连云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的火车站旁巷弄
熟悉又陌生的街角
每次从连云港火车站出来,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马路对面。那儿藏着几条老巷子,和崭新的火车站就隔着一条马路,却像隔着几十年的光阴。说熟悉,是因为每次都能看见那片斑驳的墙面;说陌生,是这些年始终没真正走进去过。
这天下午,我拖着行李箱,终于穿过了那条马路。站前广场的喧嚣瞬间被甩在身后,仿佛踏进另一个世界。空气里的味道先变了,不再是车辆尾气的味道,而是飘着淡淡的油烟香,还有老房子那种潮湿的、带着点木头气息的味道。
巷子比想象中要深,两侧是些叁四层高的旧楼,墙皮脱落的地方露出暗红色的砖块。晾衣竿从这家窗户伸到那家阳台,挂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晃动。这儿的生活好像是垂直的,一层迭着一层。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往里走几步,是个小小的岔路口。几位老人坐在马扎上聊天,用的是我半懂不懂的方言,语速缓慢,像在哼唱着什么。他们看见我这个生人,只是瞥了一眼,又继续他们的话题。那种坦然,让你觉得自己闯进了别人的生活,却又没有被排斥。
再往前,有家理发店,红白蓝叁色的转筒已经锈迹斑斑。老师傅正在给一位客人修面,剃刀在皮革上来回磨着,发出熟悉的声音。隔壁是家杂货铺,玻璃柜台里摆着香烟、糖果,还有那种老式的塑料玩具。店主是个微胖的中年人,正趴在柜台上午睡。
这些连云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藏着太多这样的角落。每扇门后都是一个家,每个窗口都有一段故事。有个大妈在巷子边择菜,菜叶直接丢进脚下的塑料袋;二楼传来孩子的哭声,接着是母亲温柔的安抚声。这些细碎的声音和画面,拼凑出这里真实的生活图景。
我不禁想,在火车站这样人来人往的地方,怎么还能保留着如此完整的生活痕迹?也许是因为巷子足够深,足够旧,旧到开发商都还没注意到它们。又或者,住在这里的人用某种固执,守住了这片天地。
新旧之间的缝隙
巷子的另一头,能看见新建的高层住宅,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回头看,连云港火车站那座现代建筑依然矗立。这些邻近的火车站旁巷弄,就这样被夹在中间,像时光留下的一个褶皱。
在这里,时间走得很慢。猫在墙头打盹,盆栽在窗台生长,老人在树下下棋。他们不关心火车时刻表,不在意又有多少旅客匆匆路过。这条邻近的火车站旁巷弄有自己的节奏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简单得让人羡慕。
我站在巷子中间,感受着这种奇妙的错位。一边是奔向各处的人们,一边是固守在此的生活。这条连云港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成了个观察点,让你同时看见流动与静止,崭新与陈旧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亮起零星的灯光。那些灯光不亮,却格外温暖。我拖着行李箱往回走,重新穿过那条马路。回头时,巷子已经隐入暮色,只有模糊的轮廓。但我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时,那里的生活还会继续,不紧不慢,按照自己的方式一天天过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