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房店哪有站巷子的快餐,瓦房店站巷子附近快餐店
瓦房店站前那条老巷子,走到头有家不起眼的小店,红色招牌都褪色了,可每到饭点,门口总停满摩托车。上次路过时,我凑近看了看玻璃窗上贴的菜单,嗬,没想到选择还挺多。
老板是个围着围裙的大叔,正拿着铲子在锅里翻炒,火苗蹿得老高。他头也不抬地喊了句“随便坐”,又继续盯着锅里。我找了个靠墙的位置,塑料凳子腿有点晃,但桌面擦得锃亮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旁边桌的客人像是常客,直接点了份溜肉段。没过几分钟,热腾腾的菜就端上来了,那股香味直往鼻子里钻。我也跟着要了份,再加碗米饭。肉段炸得外酥里嫩,青椒还带着脆劲儿,这味道确实比商场里的连锁店实在。
等菜的工夫,听见后厨传来切菜声,咚咚咚的特别有节奏。现在好多饭店都用半成品,能听到现切菜的声音反倒让人安心。老板擦着汗说,他家开了十多年,来的多是熟客。难怪,这分量给得足,价格也实在。
我发现这条巷子里其实藏着好几家这样的小店,有的专卖饺子,有的擅长炒饭。虽然装修简单,但生意都不错。可能大家忙碌了一天,就想吃口热乎的、接地气的饭菜。
正吃着,又进来几个穿工装的,熟门熟路地自己去冰柜拿饮料。看来这条站巷子附近的快餐店,早就成了很多人的食堂。不用看菜单就能点菜,老板还记得谁口味重谁口味淡,这种默契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。
临走时瞥见灶台边放着好几个饭盒,应该是附近上班族订的外卖。这样的老店能一直开下来,肯定有它的道理。味道说不上多惊艳,但就是那种踏踏实实的家常味,让人吃了还想再来。
后来我又去过几次,尝了他家的红烧茄子和酸菜粉条,味道都挺地道。特别是下雨天,推开门闻到那股饭菜香,感觉整个人都暖和了。这条巷子虽然旧旧的,但这些小店的存在,让整条街都充满了生活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