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安喝茶新茶嫩茶,大安品茗春茶鲜叶
这周末路过人民公园,老远就看见李大伯坐在茶摊的竹椅上,手里捧着个白瓷杯,眯着眼睛吹开漂浮的茶叶。我凑过去打招呼,他立刻拉着我坐下:“来得正好,今年大安的新茶刚到,你尝尝这口鲜!”
杯子里漾着浅浅的碧色,热气带着豆香和板栗香往鼻子里钻。抿了一口,舌尖像是触到清晨的露水,喉头泛起的甜润让人想起山涧里刚化的雪水。李大伯看我愣神,笑着拍大腿:“没骗你吧?这时候的大安喝茶新茶嫩茶,可是一年里最金贵的味道。”
春茶为什么让人惦记
茶农老张昨天还跟我念叨,他们天没亮就背着竹篓上山了。茶树经过整个冬天的休养,芽头裹着细密的白毫,指甲盖轻轻一掐,嫩绿的汁水就渗出来。他说采茶要赶在露水干透前,这样的茶叶才能锁住那股子“鲜灵劲儿”。
其实说白了,大安品茗春茶鲜叶喝的就是个时令。就像开春头茬的韭菜、霜降后的白菜,茶叶也有自己的黄金时刻。晚采十天,那股鲜爽就要打对折。茶坊的周师傅一边炒茶一边擦汗:“你看这锅里,温度差一点都不行。现在年轻人都追咖啡,可咱们这手工炒茶的手艺,守着的就是春天头一口滋味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,祖父总把第一泡春茶端到祠堂供上片刻。他说茶树最知恩,你敬重时节,它就还你满口生香。
现在的茶客越来越懂行了。上个月茶博会上,好几个年轻人围着大安的展位,不是问价格,而是问海拔、问采摘时间。有个穿汉服的姑娘说得挺在理:“喝茶不是解渴,是跟着节气过日子。”她买了两罐明前茶,说要寄给北方的老师,“让老师也尝尝江南春天的实体记忆。”
我在茶山见过更地道的喝法——农忙间隙,采茶大姐随手摘几片嫩芽丢进搪瓷缸,开水一冲,茶汤泛着淡淡的金色。她笑着说这是“山上的拿铁”,解乏又提神。那种粗犷的饮法,反而更接近大安喝茶新茶嫩茶的本真。
或许我们迷恋的不仅是味道,还有这种与自然同步的踏实感。就像这几天升温,茶农会说“茶芽在抽条”;下雨前,他们看着天色就能判断要不要提前采收。这种与土地相连的智慧,都融在每一杯春茶里。
黄昏时又路过茶摊,李大伯还在原处,正给新来的茶客展示如何观汤色。夕阳穿过白瓷杯,茶毫在澄澈的茶汤里缓缓起舞。我忽然觉得,这杯大安品茗春茶鲜叶里,盛的何止是茶水,分明是漫山遍野正在苏醒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