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习茶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49:14 来源:原创内容

教室窗边飘来几缕若有似无的茶香,福安一中的林老师正拎着茶壶在课桌间穿行。同学们手持白瓷杯,低头细嗅杯中的金骏眉——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他们每周最期待的茶文化课。

青花瓷盖碗在少年们手中略显笨拙地转动,有个男生不小心让水注得太满,同桌小声提醒“凤凰叁点头要手腕放松”。窗外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与室内凝神注水的姿态,构成了这所学校独特的风景。高二的王同学边烫杯边笑着说:“以前总觉得爷爷的工夫茶太繁琐,现在自己试过才知道,从温杯到品茗,每个步骤都藏着学问。”

当茶香漫进课堂笔记

课程设计者陈老师从抽屉里取出本地特制的坦洋功夫茶:“我们不是要培养茶艺师,而是想让孩子们理解,为什么这片叶子能串联起福安人的集体记忆。”他翻开校本教材,上面印着清代茶商往来闽赣的路线图,“有学生告诉我,学了茶课后终于明白,为什么奶奶总说‘茶汤见底才是对茶农的尊重’。”

最生动的课堂往往发生在茶山。清明前后,学生们跟着茶农学习辨认黄观音与梅占的叶形差异。戴斗笠的女生蹲在垄间,小心捻起刚萌发的茶芽:“原来我们平时喝的茶汤,要经过这么精心的照料。”沾着泥土的校服裤脚,比任何课本插图都来得真切。

家长群里起初也有疑问:“泡茶能泡出高分吗?”直到看见孩子把制茶工序图画进生物笔记,用茶多酚实验理解化学原理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那个总坐不住的男生,为了演示茶艺流程,竟默默对着镜子练习了整个周末。

茶艺老师注意到,学生们的分组茶席渐渐有了个性。第叁组用野花点缀茶盘,第二组则琢磨出更适合校园的快速出汤法。当某个小组用现代手法冲泡传统工夫茶时,对于守正与创新的讨论自然在教室里流淌开来。

这种浸润正在悄然改变校园。课间追逐打闹的少了,相约品评新茶的学生多了。有班级自发组织“百家茶”活动,每人从家里带来不同茶样,比较着海拔与工艺对茶汤的影响。那份专注的神情,丝毫不逊色于解出数学难题时的模样。

茶汤里的少年时光,终会沉淀为生命的底色。就像那个总在茶艺课后收拾茶具的女生说的:“现在每次走过茶铺,都能闻出哪些是家乡的味道。”玻璃杯中舒展的茶叶,正悄悄把文化的根须,扎进新一代福安人的记忆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