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梁海选场子,吕梁选拔活动现场
夏日的午后,烈日把柏油路面晒得发软,吕梁市区一栋普通商业楼前却格外热闹。红色的横幅在微风中轻轻晃动,上面醒目地写着“吕梁海选场子”几个大字。门口排队的年轻人有的在整理衣领,有的低声哼唱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又期待的气氛。
推开玻璃门走进大厅,空调的凉气扑面而来。工作人员小跑着引导选手签到,墙上贴满了往届活动的照片。一位穿着白衬衫的中年男人正对着对讲机说话,他是这场活动的导演老李。“每个选手只有叁分钟,但可能就是这叁分钟改变人生。”他顿了顿,看向排队的人群,“我们这场吕梁海选场子,要的就是那份真实。”
舞台上的叁分钟
舞台不大,灯光打在上面显得有些炽热。第一个上场的女孩明显紧张,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。音乐响起时她闭了闭眼,再睁开时整个人都不一样了。声音从喉咙里流淌出来,清亮得像山泉水。评委之一的声乐老师张姐在本子上记着什么,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。
“这样的好苗子,在咱们这个小地方还真不多见。”中场休息时,张姐这样说道。她负责这次吕梁选拔活动现场的声乐评审工作,已经连续参加了叁届。“以前孩子们都往大城市跑,现在家门口就有展示的机会,积极性高多了。”
后台的气氛又是另一番景象。刚下台的选手长舒一口气,还没上场的在角落里反复练习。有个十七八岁的男孩一直在调整吉他背带,旁边的工作人员看不下去,上前帮他固定好。“放松点,就当是平时在河边唱歌。”这话让周围的人都笑了,气氛顿时轻松不少。
老李在控制台前盯着监视器,时不时和身边的助手交流几句。他提到去年从这场吕梁海选场子走出去的一个小伙子,现在已经在省里的剧团站稳了脚跟。“咱们这儿不指望出大明星,但能给有才华的年轻人搭个台阶,这事儿就值了。”
窗外天色渐暗,街灯次第亮起。场内依然灯火通明,歌声、乐器声、偶尔的掌声此起彼伏。工作人员送来盒饭,大家轮流在后台扒拉几口。评委们的状态依然专注,尽管已经连续坐了六个小时。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选手,是附近县里的美术老师,抱着手风琴上台,唱的却是自己改编的民歌。歌词里加了当地的方言,逗得评委都笑了。但他唱得真好,那种土生土长的韵味,不是科班出身能练出来的。
夜深了,最后一名选手鞠躬下台。工作人员开始收拾设备,评委们还在做最后的合议。老李站在舞台边缘,看着空荡荡的观众席。“明年这时候,不知道他们中的谁还能站在这里。”这话像是在问别人,又像是在问自己。
外面的街道已经安静下来,只有零星车辆驶过。大楼里的灯一盏盏熄灭,那面写着“吕梁海选场子”的横幅在夜色中轻轻摆动。今天的活动结束了,但对很多人来说,这可能是全新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