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安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情深150的温馨
永安巷子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。老墙上的青苔绿得发亮,晾衣绳上总挂着花衬衫,风一吹就晃悠悠的。要说这儿最特别的,还得数巷子深处那家叫"150"的旧书店。
书店老板是个六十来岁的阿婆,总坐在竹椅上摇蒲扇。有回我淘到本泛黄的《边城》,结账时她突然说:"这书啊,当年有个小伙子总来买,每次都在扉页写'赠小莲'。"她指指墙角,"那人现在睡午觉呢。"我抬眼望去,收银台后面蜷着只橘猫,肚皮上赫然印着"150"叁个白毛数字。
书写在票据背面的情话
阿婆说这猫是十年前自己在巷口捡的。那会儿它饿得皮包骨,脖子上却系着张超市小票,背面写着:"小莲,今天发工资了,给你买了新围巾。"后来巷子里的人都说,这猫通人性,谁家夫妻吵架它就去蹭谁的腿。150的爱情就这么在邻里闲谈里传开了——虽然谁也没见过那位写纸条的先生。
直到去年梅雨季,店里来了位头发花白的爷爷。他抚着猫尾巴笑道:"小家伙,当年让你捎的信还算数不?"阿婆的蒲扇"啪嗒"掉在地上。原来爷爷就是当年那个穷小子,年轻时在工地搬砖,每天省下五毛钱,攒够十五块就来买本书送给心上人。有回实在凑不齐,只能在票据背面写情话,让流浪猫当信使。
"后来呢?"我攥着那本《边城》忍不住问。爷爷从内侧口袋掏出张塑封的超市小票,1985年的字迹依然清晰:"等攒够150本书,我就娶你。"
巷子里的夕照斜斜地落进来,把叁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橘猫在书堆上伸懒腰,尾巴尖轻轻扫过"150"的店名牌。这时候后门帘子一掀,系着碎花围裙的奶奶端着绿豆汤进来:"死老头子,又跟人显摆你那点事儿?"她转身朝我眨眨眼,"其实那150本书我早数过,到现在还差着七本呢。"
现在每次路过永安巷,我总会朝店里望一眼。有时看到老两口在理书,一个踮脚够书架顶层,另一个悄悄往她手里塞颗水果糖。这150的爱情从来不需要惊天动地,就像巷口那棵老槐树,年年春天都悄悄发芽。而那只叫150的猫最近越发胖了,经常霸占着最贵的精装书睡觉,仿佛守着一个说了半辈子的秘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