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方的小巷道
巷口飘来的烟火气
每次走出从化火车站,我总会被一股说不清的力量牵引着往西边走。绕过崭新的候车大厅,穿过两栋居民楼之间的窄缝,眼前突然就换了天地——这就是那条有名的从化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。说它是巷子,其实更像被城市遗忘的一根毛细血管,窄得两人并肩都要侧身,地面还是坑洼的水泥地,可那股子热闹劲儿,能把站前广场的冷清甩开好几条街。
巷子口总停着几辆叁轮车,卖水果的大姐永远在低头刷手机,可你要挑橙子时她又会突然抬头:“这批甜,昨儿刚批的。”往里走几步,修鞋摊的老爷子坐在马扎上敲敲打打,旁边五金店的扳手、钳子挂满了整面墙,叮叮当当的响声和炒菜的滋啦声混在一起。这里和车站后方的小巷道这个称呼挺配的,确实就在车站屁股后头嘛。
巷子深处的老味道
我最爱中午过来,这时候整条巷子都被饭菜香味裹着。那家没有招牌的烧腊店,老板的斩料刀在砧板上哒哒作响,油光发亮的烧鸭挂着琥珀色的蜜汁。再往里,肠粉店的蒸笼永远冒着白雾,老板娘用铁皮刮板麻利地卷着粉皮,虾米和葱花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。
要说这条车站后方的小巷道有什么特别,大概是它那种不紧不慢的脾气。火车站里头的人总是行色匆匆,拖着行李箱一路小跑。可一拐进这条巷子,时间就好像被黏住了。你会看见快餐店老板靠在门框上和邻居闲聊,猫在杂货店门口伸懒腰,晾在窗外的衣服慢慢滴着水。这种反差让人觉得,好像这才是一座城市该有的呼吸节奏。
记得有回碰到个问路的大叔,他捏着车票嘟囔:“不是说从化火车站后面的巷子什么都有吗?”我指着巷尾:“裁缝铺、复印店、药房,连配钥匙的都在里头。”他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。其实这条巷子就是这样,不张扬,但五脏俱全,像个万能工具箱,总能翻出你需要的那件家什。
新旧交错的时光
巷子也不全是老样子。去年巷口那家杂货店重新装修了,蓝色铁皮门换成了玻璃推拉门,但店主还是那个爱听粤剧的阿婆。她常说:“我这店比你们年纪都大。”可不是嘛,墙上那些泛黄的海报,柜台上老式的算盘,都在说着那些比高铁还慢的日子。
黄昏时分最是有趣。下班的人流和刚下车的旅客在这里交汇,拉杆轮子滚过青石板的声音此起彼伏。有人急匆匆买两个包子充饥,有人慢悠悠挑着青菜。巷子那头火车站广播隐约可闻,这边小贩的吆喝却格外真切。站在巷子中间往两头看,就像同时看着两个时代——那头是呼啸而过的现代,这头是细水长流的往日。
路灯亮起时,炒粉摊的灶火会把半条巷子映得通红。等最后一班火车进站后,这里才会慢慢安静下来,只剩下几家小餐馆还亮着灯,给晚归的人留一碗热汤。我从巷子深处回望火车站明亮的候车厅,忽然觉得,或许每座光鲜的车站背后,都需要这样一条能让人喘口气的巷子。它不写在地图上,却印在很多人的记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