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湖州老街150元的情缘
巷口飘来的桂花香
湖州的老街巷子总是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。那天我拐进衣裳街背后的一条窄巷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头的牵牛花开得正艳。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,木招牌上写着"150书屋",字迹都快褪色了。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爷爷,正给一个姑娘找书。
"你说巧不巧,"爷爷从梯子上下来,手里捧着本泛黄的《浮生六记》,"这书正好剩最后一本。"姑娘接过书时,指尖在书名上停留片刻。这时里屋帘子一掀,有个年轻人端着茶盘出来,两人目光撞个正着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这书店是年轻人祖父留下的。姑娘总来买书,每次都是午后叁点。有回下雨,她忘了带伞,年轻人递过一把桐油纸伞:"这把伞在我家柜子里放了十几年,今天总算派上用场。"
老街的烟火气
湖州老街的傍晚最有味道。馄饨摊的蒸汽混着桂花香,裁缝铺的收音机咿呀唱着越剧。书店年轻人常去巷口的面馆,总要一碗干挑面加千张包。有天姑娘也在,两人隔着一张桌子各自吃面。老板娘看不过去,直接把两碗面并到一桌:"拼个桌啊,这么空的位置不坐多浪费。"
渐渐地,姑娘来书店时会多带份定胜糕,年轻人则会泡好安吉白茶等着。有次我听见他们在聊沉复和芸娘,姑娘说:"其实他们最让人羡慕的,是把清贫日子过出滋味来。"年轻人笑着指指书架:"就像我这店,虽然一天也卖不出几本书,但守着这些故事也挺好。"
转眼到了梅雨季,连着半个月的雨让老巷泛着潮气。姑娘有阵子没来,年轻人总望着巷口出神。有天他忽然开始整理阁楼,把临窗的位置布置成阅览区,还特意添了张铺着蓝印花布的小桌。
150这个数字
说来也怪,这条巷子里好多事情都绕着150打转。书店叫150书屋,是因为创始人在1950年开的张;巷子深处的民宿住一晚正好150块;连那家面馆的招牌套餐都标价15元,老板笑说:"取个整嘛,吉利。"
记得是个秋日午后,姑娘终于又出现在巷口。她径直走进书店,从包里取出那本《浮生六记》:"书看完了,想来还给你。"年轻人接过书时,发现书页间夹着张便签,上面写着:"这书里说的'闲时与你立黄昏,灶前笑问粥可温',大概就是老街巷子里的爱情吧。"
后来姑娘成了书店的常客,有时帮着整理书架,有时坐在窗边看书。有次我听见年轻人说:"阁楼我收拾出来了,你要不要来看看?"姑娘上楼时,看见那张小桌上摆着茶具,还有一碟新蒸的定胜糕。
如今每次路过那条巷子,总能看见他们坐在书店门口。一个整理旧书,一个招呼客人,偶尔相视一笑。那把桐油纸伞还挂在门后,伞柄上系着姑娘添的红色流苏。老街的日子就这样慢悠悠地过着,像运河的水,不起波澜却源远流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