溧阳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邻近区域相似称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05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个特别的称呼

第一次听说“炮楼”这个说法,还是大叁那年。那天下午没课,我和室友在校门口等公交车,他随口说了句:“去炮楼那边买点水果。”我愣了一下,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战争片里那些高耸的军事建筑。看我一脸困惑,室友笑着解释:“就学校后面那条商业街啊,大家私底下都这么叫。”

后来慢慢发现,不光我们学校,整个大学城周边的同学几乎都这么称呼那片区域。为什么叫“炮楼”呢?我问过很多人,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。有人说是因为那些楼房建得密集,像一个个碉堡;也有人说最早那栋楼的外墙上有个圆形的装饰,远远看着像炮台。真正的原因已经很难考证,但这种称呼却在学生中间口耳相传,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暗号。

这条商业街白天还算安静,可一到傍晚就热闹非凡。二十多家小店挤在不到五百米的街道上,麻辣烫、奶茶店、复印社、网吧,应有尽有。最神奇的是,不管你在哪个摊位买东西,只要说是“炮楼”那边过来的,老板都会心照不宣地给你算便宜几块钱。这种默契,大概只有在这片区域生活过的人才能懂。

记得有次陪外地来的朋友逛大学城,他好奇地问我:“你们这儿的学生好像都管这条街叫‘炮楼’?”我点点头,心里突然升起一种奇妙的归属感。这个看似随意的称呼,其实承载着我们太多共同的记忆——期末考前在奶茶店通宵复习,失恋后在小餐馆喝酒到深夜,拿到第一份兼职工资后请全宿舍在这里吃烧烤……

更让我惊讶的是,这个称呼的影响力超出了想象。有次打车回学校,司机师傅问我具体到哪儿,我顺口说了句“大学城后面的炮楼那边”。师傅居然毫不犹豫地点头:“知道了,就那个学生街嘛。”连周边的居民和商贩都接受了这个称呼,它已经从学生间的暗语,变成了这片区域的代名词。

其实想想,每所大学周边似乎都有这样的地方。它们可能被叫做“后街”、“小香港”或者别的什么绰号。这些称呼往往不太正式,甚至带着点儿戏谑,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时代的生活轨迹。就像我们这里的炮楼,它不只是个买东西的地方,更是我们青春记忆的载体。

现在偶尔回母校,还是会特意去炮楼那边转转。虽然很多店铺已经换了招牌,麻辣烫老板的头发白了不少,奶茶店小妹也换了好几茬,但那个称呼始终没变。最近听说学校要扩建,这一片可能面临改造,心里突然有点不是滋味。或许以后这里会变成更现代化的商业区,但“炮楼”这个称呼,相信会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留存很久。

这片区域的特别之处,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个地理坐标。那些相似的称呼之所以能在学生中流传开来,正是因为它们凝聚了共同的生活体验。当你毕业多年后,在别的城市突然听到有人提起“炮楼”这两个字,一定会会心一笑,想起那段骑着共享单车,穿梭在大学城周边的日子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