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贵阳哪有站街的小巷子
一条巷子的两种问法
那天傍晚在青云路吃烤鱼,隔壁桌两个大哥的聊天飘进耳朵里。一个压低声音问:“哎,你说贵阳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?”另一个嘬了口啤酒,摆摆手:“你这问法不对,得问贵阳哪有站街的小巷子。”我当时正挑着鱼刺,筷子停了一下。这俩问题,听起来差不多,可细品之下,味道还真不一样。
“站大街”这说法,听着就带点北方式的直白,好像要把整条街的热闹都占为己有。而单单一个“站街”,在贵阳的语境里,反倒显得更本地、更具体,巷子的烟火气仿佛已经扑面而来。这一字之差,问出来的,或许是截然不同的贵阳。
后来我留了心,发现这真挺有意思。你如果按第一个问题去找,导航多半会把你引向那些名声在外的步行街,比如喷水池一带。那里灯火通明,商铺林立,是贵阳给游客看的标准笑脸。可你要是执着于第二个问题,愿意往那些灯光暗一些、楼梯陡一些的巷子里钻,收获可能就大不相同了。
我记得有次在省府北路背后,就误打误撞走进这么一条巷子。窄得很,两人并排走都嫌挤,头顶是交错的老电线,和邻居家伸出来的晾衣杆。傍晚时分,各家厨房的香味混在一起,有辣子鸡的焦香,也有酸汤鱼的醇厚。几个老人家坐在小马扎上聊天,说的都是地地道道的贵阳话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不小心掀开了城市舞台的幕布,看到了后台最真实、最松弛的样子。
所以你看,问法不同,找到的答案也活在两个世界。一个指向的是城市的客厅,宽敞、体面,用来接待八方来客;另一个寻摸的,是城市的生活阳台,那里挂着刚洗好的衣服,飘着家常菜的香气,藏着本地人最日常的悲欢。我们总说想了解一座城市,或许不该只满足于在客厅里喝茶,更该去阳台上站一站,吹吹风。
话说回来,这种藏在深处的巷子,现在也越来越难找了。城市一天一个样,很多记忆里的弯弯绕绕,隔几个月再去,可能就变成了一片工地,或者焕然一新的商业街区。这当然说不上是坏事,只是偶尔会觉得,那种偶然发现一条陌生小巷的惊喜,变得越来越珍贵。
下次你若来贵阳,除了那些必去的景点,不妨也找个傍晚,随便跳上一辆公交车,在不认识的地方下车。然后不用看手机地图,就那么信步由缰地走。遇见岔路往左拐,看到台阶往上爬,说不定在某个转角,就能遇见一条让你心头一动的巷子。那时候你可能就会明白,在贵阳寻找一条小巷子,问法其实没那么重要。真正重要的是,你愿意离开主路,走进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褶皱里。城市的魂,往往就藏在这些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