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塔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学院后街现在能否游玩
最近总能在网上刷到对于灯塔女子学院后街的讨论,好多人在问同一个问题:那条曾经热闹的小街,现在还能不能去玩了?说真的,看到这些问题,我也忍不住琢磨起来——毕竟那里藏着不少人的青春记忆呢。
昨天下午我特意绕道过去转了转。拐进那条熟悉的巷口,第一感觉是比从前安静了不少。路边的梧桐树倒是更茂密了,阳光从树叶间隙洒下来,在地上映出斑斑点点的光影。几家老店还开着门,老板娘坐在店门口剥豆子,看见有人经过便会抬起头笑笑。
那些年我们逛过的店铺
往里走能看到那家文具店还在营业,玻璃门上贴着的海报已经褪色,但里面依然整整齐齐摆着各种笔记本和文具。想起上学那会儿,女生们最喜欢放学后挤在这里挑选贴纸和彩色钢笔。现在店里客人不多,老板正戴着老花镜修理一个八音盒,叮叮咚咚的声音传出店外。
再往前的奶茶店换了招牌,但老板娘没换。她认出我是以前的常客,热情地给我推荐新出的饮品。“现在学生都去商场那边了,”她一边调制奶茶一边说,“我们这些老街坊还是习惯守在这儿。”接过奶茶时我发现杯子上印着“学院后街记忆”的字样,这个细节让人心头一暖。
巷子深处那家书店倒是比以前更热闹些,老板很聪明地把二楼改成了阅读区,周末经常有年轻人来这里看书喝茶。我注意到书架上专门设了个“灯塔女子学院后街故事”的区域,摆着不少对于这条街的老照片和随笔集。
在书店遇到个戴眼镜的女生,她说自己是学院毕业的,现在在附近工作,午休时经常过来坐坐。“虽然很多店变了,但这条街的味道没变。”她翻着手里的绘本,语气里带着怀念,“有时候会觉得,时光在这里走得很慢。”
路边新开了家手工糖果店,年轻店主正在教孩子们做棒棒糖。五颜六色的糖浆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,甜香味飘了整条街。这个新加入的成员给老街带来了不一样的活力,几个带孩子来的家长坐在店外的长椅上闲聊,说这里比商场里清净多了。
转到后街的东头,发现那片小广场重新铺了地砖,傍晚时分会有附近的居民来散步。有个老爷爷在空地上放风筝,风筝线在他手里一收一放,那只彩色燕子就在夕阳里上下翻飞。这景象让我突然明白,这条街的玩法其实一直没变——它始终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。
天色渐暗时,街灯一盏盏亮起来。那些温暖的灯光映在石板路上,恍然间好像看到了多年前夹着书本穿行其间的女学生。她们叁叁两两地说笑着,在某家小店前停下脚步,讨论要不要试试新出的草莓蛋糕。
往回走的时候又经过那家文具店,老板正在关门。他笑着问我:“怎么样,我们这条后街还不错吧?”我点点头,心里已经有了答案。这条街确实和从前不太一样了,但它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,温暖着每个来到这里的人。
其实啊,要是现在有人问我灯塔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我会告诉他:这里的玩法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,但它值得你来走走。坐在书店的窗边读本书,在糖果店看孩子们天真笑脸,或者只是单纯地散个步,都能感受到这条街特有的温度。它不再是那个热闹的学生街,却变成了更从容、更温暖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