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尔古纳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古巷情缘150元的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4:55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额尔古纳的秋天来得特别早,刚过八月,白桦林的叶子就镶了金边。我踩着咯吱作响的落叶拐进南屯老街,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侧的木刻楞房子歪歪斜斜地挤在一起,像喝多了马奶酒的老汉。

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,门楣上挂着的铃铛锈迹斑斑。推开门的瞬间,风铃发出沙哑的声响,柜台后探出个满头银发的奶奶。她身后的煤炉上坐着铜茶壶,噗噗地冒着白气。“随便看,”她擦着老花镜,“这儿的故事比书多。”

羊皮卷里的约定

我在角落发现本蒙文日记,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收据——1962年9月3日,购买《普希金诗集》实付150元。这价钱在当时能买叁头羊。正要放回去,奶奶伸手接过收据,眼角笑出深密的纹路:“这可不是账本,是巴特尔给娜仁的聘礼。”

原来巴特尔当时在文化站工作,月薪才四十块。娜仁在供销社卖布,有次为他留了块蓝底白花的的确良。小伙子攒了整整两年工资,跑遍呼伦贝尔才找到娜仁提过的诗集。交货那天,他郑重地把收据塞进书里:“往后咱们的日子,也要像诗里写的那样过。”

奶奶往炉膛里添了块柴火:“现在年轻人总说仪式感,其实啊,把对方随口说的话放在心上,比什么都强。”她转身从铁皮盒里取出张照片——穿蒙古袍的年轻夫妇站在书店前,怀里抱着摞用红绸系着的书。

窗外有游客举着手机直播,嚷嚷着要寻找“最浪漫的打卡点”。奶奶摇摇头关上半扇窗:“他们不知道,真感情都藏在柴米油盐里。巴特尔前年走了,娜仁还守着这店,说等个懂故事的人。”

暮色漫进小巷时,我买下了那本日记。临走前奶奶往我兜里塞了把奶干:“150元的爱情从来没消失,只是换了个样子继续活着。”巷口飘来烤列巴的香味,几个孩子追逐着跑过,惊起满地金黄的落叶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