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附近还有两百元的真爱吗
那天在连州老街上,我蹲在修鞋摊前等师傅补鞋跟。旁边两个阿姨摇着蒲扇闲聊,忽然飘来一句:“现在哪里还有两百块的爱情哦,吃顿烧烤都不止这个数啦。”
鞋摊的老收音机滋滋啦啦响着,这句话倒像根小刺,轻轻扎进了心里。我不由想起十年前,表姐和姐夫就是在连州附近的小县城认识的。那时候姐夫在工地打工,表姐在服装店上班,两人最奢侈的约会,是周末骑摩托车去连州吃五块的牛杂,看不要钱的江景。有次表姐生日,姐夫掏遍所有口袋,凑了二百块钱给她买了条连衣裙——那是他当时全部的家当。
二百块能装下多少真心
现在的二百块能做什么呢?大概是一顿火锅,一场电影,或者打个车从连州到清远。它轻飘飘的,像张彩纸。可表姐那件连衣裙,至今还收在衣柜最里层,洗得发白,袖口起了毛球,她却舍不得扔。她说那时候的二百块,重得能压弯衣架。
前两天路过奶茶店,听见个小姑娘打电话,嘟着嘴抱怨:“才转我520?别人家男朋友都转1314的。”我捏着口袋里准备买烟的二十块钱,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有点陌生。连州附近的小旅馆住一晚都要一百多了,两百块的爱情,是不是真的绝迹了?
可我又想起楼下卖肠粉的夫妻。每天凌晨叁点,他们的推车准时亮起暖黄的灯。丈夫磨米浆,妻子调酱料,忙到早晨八点收摊。有次我赶早班车,看见丈夫悄悄往妻子围裙兜里塞了个东西——是朵带着露水的月季花,估计是从菜市场五块钱买来的。妻子低头闻了闻,笑得比花还好看。
或许重要的不是两百块这个数字,而是那份掏空口袋的真心。现在人人都说“成年人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转账”,可转账数字后面跟着的零,真的能代替凌晨的一朵月季吗?
表姐现在开了两家服装店,姐夫包了些小工程。他们早就不必为两百块发愁,却常怀念那个分吃一碗牛杂的傍晚。姐夫说,那时候他把二百块钱塞给表姐时,手心里全是汗——那是他当时能给出的全部了。
所以你说,连州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我觉得还有,只是换了个样子。它可能藏在共享单车的后座上,藏在熬夜为你煮的醒酒汤里,藏在你加班时他留在锅里的那碗热饭中。爱情从来没有标价,它只看那人愿不愿意,把最珍贵的那些东西——时间、耐心、牵挂,统统打包给你。
昨晚散步,看见江边有对小情侣。男孩举着手机拍照,女孩靠着栏杆笑。他们脚边放着便利店塑料袋,露出两瓶矿泉水和面包包装。江风把女孩的头发吹得飘起来,男孩轻轻帮她拨到耳后。这个夜晚,成本不超过叁十块。
我忽然明白了。两百块的爱情不是消失了,而是学会了在柴米油盐里扎根。它不再是橱窗里的标价签,而是融进了每天的一粥一饭。就像连州老街那些老房子,外墙斑驳了,里面住的人却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