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陪学
最近在本地家长群里,有个话题讨论得特别热闹——贺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这事儿听着新鲜,但仔细一想,其实挺有意思的。
我家楼下李阿姨上周还在抱怨,说她家孩子数学跟不上,请大学生家教动不动就要一两百一小时。正发愁呢,听说隔壁单元有个初二男孩在小区里贴了张纸条,写着"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陪学"。李阿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对方,结果孩子上了两次课,居然主动把游戏机搁一边,说这个"小老师"讲得比补习班还有意思。
为啥孩子们更买账?
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久。后来跟那初中生聊了聊,他发现同龄人讲课有个优势——太知道学生哪里会卡壳了。比如解方程,专业老师可能会按步骤来讲,但他会直接说:"这个地方特别容易晕,我当初也在这里栽跟头,你试试把这个数挪到等号另一边,记得要变号!"这种"我懂你"的共鸣,可不是谁都有的。
再说说这个价格。现在随便报个辅导班,动不动就要好几千。可这个初中生开的价,很多普通家庭都负担得起。我们小区有个单亲妈妈,之前一直请不起家教,现在每周让孩子上两小时课,一个月才四百块,孩子成绩还真有起色。
不过也有人担心:这么小的孩子能教好吗?我观察过几次,这些初中生虽然讲不出太多教学理论,但他们刚学完这些知识没多久,解题思路特别新鲜。就像有个孩子说的:"我们老师上周刚教的简便算法,我直接就能教给弟弟妹妹!"
现在放暑假,这种"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陪学"的模式在贺州悄悄流行起来。不少初中生把这当成社会实践,既能赚点零花钱,又能巩固知识。有个叫小伟的男孩跟我说,为了教好二年级的数学,他把以前的错题本都翻出来了,生怕讲错哪个知识点。
家长们的态度也从怀疑变成支持。王叔叔家双胞胎请了个初叁女生辅导作文,没想到两个孩子为了在"小老师"面前表现,竟然比赛谁先写完作业。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!
当然啦,这种形式也有局限。比如高年级的物理化学,初中生确实搞不定。但小学到初中的基础科目,他们教起来还真挺像样。重要的是,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感,问问题不怕被笑话,学习反而更放得开。
前几天路过小区花园,看见两个小朋友坐在石桌旁,一个初中生正在教他们英语。那个认真的样子,让我突然觉得,教育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太高大上。这种"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陪学"的方式,说不定正在打开一扇新的大门。
晚上在电梯遇到李阿姨,她笑着说儿子这次月考前进了十名。最让她欣慰的是,孩子现在遇到难题不再躲着走,而是会说:"这个我要去问问我的小老师!"看来,好的学习伙伴,真的能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