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天津小巷情缘何处寻
傍晚五点半,我从营口道地铁站钻出来,拐进那条熟悉的巷子。煎饼果子的香气和醋溜白菜的锅气在空气里打架,自行车铃铛叮铃铃响个不停。巷口修鞋的老王头正收摊,看见我就笑:"又来找那家糖堆儿?早搬走叁年啦!"
这条巷子我走了十年,从大学到现在。青砖墙缝里钻出牵牛花,二楼的晾衣杆横跨窄巷,挂着的衬衫时不时滴下水珠。就在这样的寻常光景里,我见证了太多故事。
早点铺的默契
巷子深处的早点铺,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冒起炊烟。老板娘和老板一个炸油条,一个盛豆浆,二十年没红过脸。有回老板手腕扭了,老板娘默默多扛起半袋面粉。没人听见他们说"爱",可那份默契比任何情话都动人。天津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?或许就藏在这揉进面团里的体贴里。
隔壁张奶奶常说,她年轻时和爷爷就是在巷口的书摊认识的。"那会儿他天天来借同一本书,笨得很,连句话都不敢说。"她眯眼笑着,手里的毛线针不停,"后来书摊拆了,我们倒在这巷子里住了一辈子。"
现在的年轻人总爱问天津小巷情缘何处寻。说真的,哪需要刻意去寻?上次看见对年轻情侣在巷子里吵架,女孩气得把包一甩,男孩默默捡起来。过了一会儿,两人坐在台阶上分一根糖堆儿,甜得齁嗓子。这巷子像个慈祥的老人,看着一代代人把日子过成诗。
去年巷子改造,墙刷白了,路面平整了。我担心会失去什么,直到看见八十岁的陈爷爷牵着失明的老伴,依然每天从巷头摸到巷尾。"这儿第叁块砖有点松动","李家的茉莉开花了",他轻声说着。原来真正的天津巷子里的爱情从来不靠眼睛找,而是长在了记忆的纹理里。
暮色渐浓,我走到巷尾那棵老槐树下。树杈上还系着不知谁挂的红丝带,风一吹就轻轻摆动。天津小巷情缘何处寻?它可能在早点铺的热气里,在修补了无数次的自行车后座上,在共撑一把伞的雨夜里。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,串起了最真实的人间烟火。
路灯次第亮起,把巷子照得温暖。我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条巷子还会继续它的故事——毕竟啊,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寻找,它早就在生活里落地生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