邯郸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附近还能找到200元的爱情吗
昨天和老张喝酒,他突然红着眼睛问我:"你说,现在邯郸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"我捏着酒杯愣了半天,这话像根鱼刺卡在喉咙里。
巷口修鞋的刘师傅两口子让我想起什么。他媳妇每天中午都拎着保温桶过来,两个馒头一荤一素,坐在马扎上看着他吃。有回听见她念叨:"今天菜市场豆角便宜,这顿最多花十块。"刘师傅咧嘴笑,露出被烟熏黄的牙。他们结婚二十年了,到现在还拉着手去逛夜市。
车站旁的小旅馆
我特意去火车站附近转了转。小旅馆的灯牌在雨里闪着,老板娘在柜台后面打毛线。"有便宜点的吗?"我问。她头也不抬:"钟点房六十,过夜一百二。"墙上贴着泛黄的价格表,最下面那行被水渍晕开了。
对面米线店飘来香味。二十出头的小情侣合吃一碗,男孩把碗里唯一的卤蛋夹给姑娘。他们脚边放着编织袋,像是刚来城里打工的。姑娘掏出手绢给男孩擦汗,那手绢边角都磨毛了,但迭得方方正正。
菜市场卖豆腐的吴姐今年四十八了。她丈夫瘫痪在床七年,每天收摊回去都给丈夫擦身按摩。隔壁摊主劝她请护工,她摇头:"他就认我的手劲。"冬天洗尿布满手冻疮,夏天熬中药汗湿透衣裳。问她图什么,她指着案板上热乎乎的豆腐:"今早这板豆腐卖了八十四,够给他买斤排骨了。"
建筑工地的老王跟我算账。他每月留叁百零花钱,剩下的全寄回老家。"媳妇在家带俩娃,比我不容易。"有次他发烧舍不得打针,在工棚硬扛叁天。后来视频时媳妇看出来了,隔着屏幕哭:"你再这样我明天就买车票!"
或许我们都弄错了。爱情从来不是标价的商品,而是深秋夜里,有人把你冰凉的脚捂在怀里的体温;是凌晨加班回家,锅里温着那碗小米粥的热气。这些瞬间,哪是用钱能衡量的呢?
广场上散步的老夫妻慢悠悠走过。老太太弯腰系鞋带,老爷爷自然地把手搭在她背上挡着过往行人。这个动作他应该做了几十年,已经成为肌肉记忆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长到能盖住半个世纪的光阴。
回到老张的问题。我想告诉他,在邯郸附近的某个出租屋里,或许正有人用半锅鸡汤温暖着感冒的伴侣;在某个夜市摊位前,情侣分享着十块钱叁串的烤面筋。这些瞬间,都比两百块更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