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康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茶香课堂时光
办公室窗台上的茉莉花茶正冒着热气,同事小张探头过来:“哟,今天怎么改喝茶了?”我笑着指了指电脑屏幕上正在修改的教学方案。这份对于茶文化的课程设计,让我想起在阜康教书时那些特别的课堂。
那时候我们学校有门挺有意思的选修课,就安排在周四下午。记得第一次带学生去茶艺教室,几个男生还在走廊上嘀咕:“喝茶不是老人家的事吗?”可当紫砂壶里飘出铁观音的兰花香,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。穿汉服的茶艺师手腕轻转,茶水划出琥珀色的弧线,有个坐在前排的女生小声感叹:“原来喝茶还能这么好看。”
茶杯里的化学课
最让我意外的是,这门课居然把化学老师也吸引来了。有次讲到茶叶发酵,他直接搬来实验器材,带着学生观察不同茶汤的辫贬值。玻璃杯里的龙井茶汤从浅绿变成橙黄,学生们围着看个不停。“老师,所以红茶和绿茶的区别就像苹果切开会变色?”课代表举着笔记本追问,那天的下课铃响了都没人注意。
渐渐地,学生品茶喝茶上课成了校园里常见的画面。高二(3)班甚至自发组织了“午后茶会”,每周叁带着各自的茶叶来交流。班长李雯从家里拿来新疆本地的雪菊,泡出来的汤色像落日般金黄。她说没想到爸爸常年喝的茶,现在成了全班讨论的焦点。
最让我触动的是去年期末的事。高叁学生备战高考压力很大,有个男生在茶艺室呆到很晚。我进去时他正对着茶海练习冲泡,水声淅沥中突然说:“老师,其实我不是来喝茶的。”他摩挲着温热的茶杯,“就是觉得在这里能静下来背书记公式。”那天我们聊到暮色四合,他提到想报考农大茶学专业时眼睛发亮的样子,比任何考试成绩都让人欣慰。
现在偶尔还会收到学生发来的照片:在大学宿舍用盖碗泡茶的,在实习单位茶歇时分享茶知识的。去年教师节,那届学生集体寄来一套茶具,便签上写着:“谢谢您让我们知道,课堂不止一种模样。”看着窗台那杯茉莉花茶,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“学子茶香课堂时光”。这些年轻人把茶香装进行囊,就像带着故乡的月光走向远方。
隔壁教室传来琅琅书声,茶水正好温到适口。或许教育就是这样,在恰当的温度里,把生活的滋味慢慢泡开。就像茶叶在杯中舒展,总有一天,那些看似平常的课堂时光,会在某个瞬间绽放出特别的清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