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微信快餐人到付款,穆林微信订餐人到付款
这两天我们小区微信群可热闹了,老有人发"穆林微信快餐人到付款"的订餐消息。我头回看见还纳闷,这年头点外卖不都平台下单吗,怎么还有直接微信联系送到再付钱的?
正好上周叁加班没空做饭,我就试着加了那个号码。对方秒通过,发来的菜单挺实在,红烧牛腩、鱼香肉丝都是28块,比外卖平台便宜六七块呢。我半信半疑点了个宫保鸡丁,那边回了个"好嘞,40分钟到"。结果半小时门铃就响了,打开门看见保温袋包得严严实实的餐盒,付现金时外卖员还递了张手写卡片:"觉得好吃明天还找我哈"。
这模式到底咋回事
后来跟送餐小哥聊了聊,他说老板穆林原先也在平台干过,嫌抽成太高才转做微信直营。现在熟客都直接微信订餐,省下的平台费返利给顾客,还能记住老顾客的口味。比如我有回备注多放辣,下次再点单时对方主动问:"今天也要加辣吗?"这细节让人怪暖心的。
不过这种穆林微信快餐人到付款的方式开始确实让人犯嘀咕。有邻居在群里说,万一送餐不及时或者菜品不对版,没平台担保咋维权?但用过几次的张奶奶在群里发声:"我腿脚不便,人家每回都帮我把餐盒摆上餐桌,比我家孩子还有耐心。"
现在这成了我们小区的热门话题。物业经理还特意考察过,说穆林在后街租了正规店面,所有员工都办健康证。有时候傍晚遛弯能看见他们配送,电动车后座的保温箱擦得锃亮,比有些大平台的卫生状况看着放心。
我媳妇本来坚决反对这种没保障的订餐,直到有次她忘带钥匙被困门外,正巧穆林家的配送员经过,不但借手机给她打电话,还在寒风里陪着等开锁师傅。后来她主动说:"明天咱家还点他家的水煮鱼吧。"
这种老派又新颖的穆林微信订餐人到付款模式,倒让我想起小时候街口面馆的掌柜。他记得每个熟客的喜好,王爷爷不要香菜,李阿姨要多加醋。现在科技发达了,这种人情味反倒成了稀罕物。昨天我下单时顺嘴说了句感冒没胃口,结果送来的粥里多了份姜丝,还贴着便条:"特意给您熬的,不收钱"。
当然也有人提出担忧,这样直接微信交易会不会有风险?毕竟没有第叁方监管。不过摸着良心说,这叁个月我每周至少点两次,每次都是先验货再付钱,菜品分量比平台标注的还足。上周买的酸菜鱼,里面足足有十二片鱼片,比我在某知名平台点的同价位菜品多出近一半。
现在我家冰箱上贴满了穆林家的小卡片,媳妇还把他们推荐给了隔壁栋的同事。昨天看到他们在群里发新菜品试吃邀请,说老顾客可以半价尝鲜。这种被当成自家人的感觉,恐怕才是他们能在我们小区站稳脚跟的真正原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