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峪关品茶工作室,嘉峪关茶艺空间雅集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0:11:45 来源:原创内容

穿过嘉峪关城门楼子往西走那么一里地,拐进条老巷子,青砖墙缝里都冒着茶香。说来也怪,明明外头就是车水马龙,可这门帘一掀,整个世界忽然就慢了下来。

茶案是整块老榆木打的,纹路像大漠的风吹出来的沙丘。穿棉麻衫的姑娘正往紫砂壶里注水,热气腾起来的瞬间,她手腕轻轻一抖——这叫“凤凰叁点头”,老茶客都认得这手势。水柱划出的弧线特别柔,像极了祁连山上的雪水顺着山涧往下淌。

这片西北的茶香

您可能纳闷,大西北不该是大碗喝酒的地方么?其实嘉峪关这地方,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关口。往来的商队在这里歇脚,卸下江南的茶叶,装上西域的香料。所以咱们这儿的茶文化,打根上就带着股混血的劲儿——既有江南的精致,又有塞外的豪情。

记得头回在嘉峪关品茶工作室喝到本地的“锁阳茶”,那滋味真叫人难忘。看着黑乎乎的茶汤,入口却格外绵软,喉头泛着丝丝甜味。茶师说这是戈壁滩上长的锁阳配老黑茶,祖辈的商队就靠这个在丝路上解渴。我捧着茶碗忽然走神了,仿佛听见门外有驼铃声叮当作响。

现在的年轻人也爱上这儿来。上周碰见个小伙子,说是从深圳来的程序员,在茶艺空间雅集坐了整个下午。他说就爱看茶师行云流水的动作,紫砂壶提起放下之间,心里那些代码产耻驳好像自然就解开了。走的时候还买了套茶具,说要放在电脑旁边。

茶室东角总坐着位银发老人,大家都叫他马爷。他喝茶有个习惯,必定要用那只青花盖碗。有回他跟我说,这盖碗是他二十岁那年用第一份工资买的,陪着他从兰州到嘉峪关,如今杯沿都有了细密的开片。“人啊,就像这茶器,用久了才有味道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睛望着窗外古老的城墙。

其实在嘉峪关品茶工作室待久了会发现,这儿不光卖茶,更是在经营一种生活节奏。新来的茶客总急着问哪种茶最贵,老茶客却知道,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道。就像李姐,只喝叁十年的熟普,她说这茶像老朋友的拥抱,踏实。

春天的时候,茶艺空间雅集搞过一场夜茶会。那天没开电灯,满屋子都是烛光。茶香混着杏花香气,有人即兴吹起了埙。呜咽的埙声里,不知谁轻声念了句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,当下竟没人觉得伤感,反倒觉得这关内关外,早被茶香连成了一片。

最近他们在后院支了张长桌,周末教孩子们茶礼。那些毛头小子平日里蹦蹦跳跳的,可一坐到茶席前,个个都挺直了小身板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奉茶给爸爸,那认真的模样,让人看见茶香里传承的东西。

暮色染红城墙时分的茶室最美。斜阳透过木格窗,在茶台上画出斑驳的光影。这时候泡一道正山小种,那股松烟香特别应景。茶客们大多不说话,只是静静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,好像要把这一天的忙碌都泡软了,化在茶汤里。

出门时又遇见那位深圳的小伙子,他正在教新来的游客如何闻香。“别急着喝,”他说,“先让这口茶气在鼻尖绕个弯。”看着他专注的神情,我突然觉得,这条飘了千年的茶路,又在长出新的枝桠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