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快速约,初到异地怎样迅速结识
十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快速约
刚到武汉那会儿,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光谷广场,看着人来人往挺懵的。在十堰生活了二十多年,连去六堰吃饭都能碰上叁拨熟人,现在突然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。手机通讯录翻到底,最后还是默默关上了。
后来发现,快速约人这事儿真没那么玄乎。关键是要主动创造接触机会,比如我租好房子第一周,就直接敲了邻居的门。当时拎着两盒十堰带的武当山茶,说是刚搬来拜访下。开门的大哥愣了下,隔天居然回赠了热干面。现在想想,带着家乡特产当见面礼,确实比干巴巴打招呼强得多。
把陌生场景变成主场
有次在健身房,看见有个哥们练的动作特别标准。我趁着组间休息时过去问:“您这深蹲姿势真标准,能教教我怎么发力吗?”就这样认识了第一个健身搭子。其实陌生人之间就差个由头,你给对方一个帮忙的机会,往往就能打开话匣子。
上周羽毛球馆更逗,我直接带着备用球拍到处转。看见有单独来的球友就递拍子:“多带了个拍子,要不要打两局?”那天认识了两个球友,周末还约着去吃了烧烤。现在我们的微信群都快二十个人了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快速约人可不是漫无目的撒网。上周在读书会认识个姑娘,发现我们都喜欢东野圭吾,约着去图书馆查资料时,顺手把读书会里另外两个同好也拉上了。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邀约,成功率明显高很多。
线上也能打开局面
当然不光线下,线上同样能找到突破口。前几天在本地论坛看到有人组队去徒步,我马上私信组织者:“我经常爬武当山,可以帮忙规划路线。”结果不仅被拉进群,后来还成了活动副领队。
现在每周叁的篮球局,就是通过小区业主群约起来的。刚开始只是在群里发了个“有没有人晚上打球”的表情包,现在固定参加的都有十几个人。上次老王还带着他公司同事来,队伍越来越壮大了。
其实说到底,在陌生城市想快速建立联系,关键是把十堰人那种直爽劲拿出来。别总等着别人主动,看见可能合得来的人,简单真诚地发出邀请就行。上周在咖啡店,我就是直接问隔壁桌:“您这笔记本贴的是武当山纪念贴纸吧?我也刚从十堰过来。”结果发现对方居然是老乡。
当然也要注意分寸,有回在超市遇见个买菜的大爷,帮忙抬了下米,结果聊得太投机被拉着聊了半小时。虽然最后没收他非要送的苹果,但临走时大爷说“小伙子以后常来家里坐”,这话听着就特别暖。
最近我开始尝试更随性的邀约。昨天在公园看见有人下象棋,站着看了会儿说“这步跳马有意思”,对方马上邀请我来一局。现在我们已经约好下周再去切磋,他说要介绍棋友给我认识。
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像我们这样刚来的,大家都在寻找合适的社交机会。有时候你主动跨出第一步,对方可能正等着有人先开口呢。就像我昨天在电梯里遇到的新邻居,简单聊了两句发现都在找羽毛球友,当场就约了周六的场地。
这些经历让我觉得,陌生城市其实充满着各种可能。现在我的周末日程排得比在十堰时还满,上周打羽毛球,这周约徒步,下周还要去棋友家吃饭。手机里的微信群不断增加,昨天还有个球友说周末要带自家做的凉面给大家尝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