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忠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,吴忠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
最近在吴忠的本地论坛里,总能看到类似“吴忠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这样的信息刷屏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价格,我心里还嘀咕,这年头一百块钱能干啥?吃顿火锅都不太够,居然能约附近人待上叁个小时?
上周刚好有空,我就试着联系了一个发布信息的人。电话那头是个挺爽快的大哥,说是在新区开家庭农场的。“其实就是找人帮忙摘枸杞,”他在电话里笑呵呵的,“现在人工贵,年轻人都不爱干这活,我们就想了这个法子。”
百元叁小时的劳动体验
到了地方我才发现,原来这个吴忠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,其实就是农场临时用工的新形式。眼下正是枸杞成熟的季节,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,看着就喜人。农场主给我发了个小篮子,教了采摘技巧,就这么开工了。
说实话,这活不轻松。大太阳底下站着,要小心别被枝条划到,还得专挑那些熟透的果子。旁边一起干活的有退休的老人,也有放假的大学生,大家边干活边聊天,倒是挺热闹。有个大妈告诉我,她每周都来两叁次,“既能挣点零花钱,又能活动筋骨,比打麻将强多了。”
叁个小时下来,我的篮子装了差不多五斤鲜枸杞。按照农场主的说法,这些要是加工成干果,能卖到两百多块钱。这么一想,他给出的这个吴忠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的价格,还真是个双赢的事。
休息的时候,农场主给我算了笔账。要是请长期工人,管吃管住不说,淡季还得照发工资。现在用这种灵活用工的方式,需要人的时候发个消息,马上就能来十几个人。既解决了用工荒,又让附近居民多了个赚钱的门路。
我注意到,来这儿的人其实不全是图那一百块钱。有个住在附近的小伙子说,他就是想来体验体验,整天坐办公室,偶尔干干农活反而觉得新鲜。还有个带孩子的妈妈,说是让孩子看看粮食是怎么来的,比看书本上说的强。
这种吴忠附近相约百元叁小时的模式,倒是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换工习俗。农忙时节,左邻右舍互相帮忙,主人家管顿饭就行。现在虽然变成了有偿服务,但那种邻里互助的味道还在。
临走的时候,农场主还送了我一小袋刚晒好的枸杞,说是给我尝尝鲜。看着手里红艳艳的枸杞,我突然觉得,这一下午的收获,远不止那一百块钱那么简单。
回家的路上,我一直在想,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,说不定以后会在更多行业出现。比如家教、陪护、维修这些,都可以借鉴这种按时计费的模式。既方便了需要服务的人,也给有空闲时间的人提供了机会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线下约人的方式,安全问题还是得注意。最好选择在公共场所见面,提前了解对方的信誉情况。毕竟,不管是找活干还是找人干活,踏实放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如今在吴忠,这种百元叁小时的临时工作越来越常见。有时候是农场需要人手,有时候是店铺搞活动需要临时促销,甚至还有帮忙照看宠物的。形式多种多样,但核心都是利用碎片时间,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。
也许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都能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,工作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。就像这次体验的吴忠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那样,用更开放的心态,去尝试更多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