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仅百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0:50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徐州街头巷尾,总能听到大家在讨论一件挺新鲜的事——有初中生提供叁小时电话服务,只收一百块钱。这事儿听起来有点意思,你说现在的小孩脑子里都在想些啥呢?

我特意找了个周末下午,约了其中一位初二学生小林见面。这孩子戴着黑框眼镜,校服洗得发白,说话时手指一直捏着书包带子。"就是陪人聊聊天,"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,"上周帮邻居奶奶念了她儿子寄来的信,奶奶非要塞给我五十块钱。"

藏在电话背后的故事

慢慢地,小林发现很多大人都需要倾听。有位阿姨的儿子在外地上大学,每次想找儿子聊天,那边总是"在忙";还有位开出租车的叔叔,每天坐在车里十几个小时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"其实他们不缺这一百块钱,"小林说,"就是缺个能安静听他们说话的人。"

现在小林每周接两叁个这样的电话,时间都安排在放学后。妈妈起初挺担心,后来有次听到他在电话里教一位阿姨怎么用手机发朋友圈,这才放下心来。"孩子比以前会说话了,"小林妈妈在菜市场跟邻居闲聊时说,"昨天他爸加班回来晚,他还知道打电话关心了。"

这事儿让我想起楼上王阿姨家的情况。她女儿去年去国外读书,家里突然就安静了。有次在电梯里碰见,她说现在连电视都要开着才觉得家里有人气。要是她知道有徐州初中生提供这样的通话服务,说不定真会试试。

意想不到的收获

当然,也不是所有通话都那么顺利。小林说最开始时,遇到过一位特别挑剔的爷爷,先是嫌他说话太快,后来又说他普通话不标准。"但那爷爷后来成了我的常客,现在每周都要通一次电话,还教我下象棋呢。"

更让人意外的是,小林的学习成绩居然有了进步。语文老师最近在班上表扬他的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了,特别是那篇《电话那头的人生》,把不同人的故事写得活灵活现。"可能因为听到了太多真实的故事吧,"小林挠挠头,"现在写作文再也不愁没素材了。"

这种徐州初中生的百元电话服务,渐渐成了这座城市里一道特别的风景线。不光是孩子在赚钱,更像是两代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。你说现在大家手机里联系人几百个,可真想说话时,翻来翻去都找不到合适的人。

前两天傍晚,我路过街心公园,看见几个初中生坐在长椅上,边写作业边讨论着什么。走近才听清,他们在交流今天接电话时遇到的趣事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正在发愁:"今天那位阿姨问我青春期怎么跟孩子沟通,我自己都还在青春期呢!"

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这个画面突然让我觉得很温暖。在这个越来越快节奏的社会里,也许我们缺的不是时间,而是停下来听别人说说话的耐心。这些徐州初中生用他们略显稚嫩的声音,给忙碌的成年人带来了一丝慰藉。

下次当你感到孤单时,或许可以试试找个安静的时刻,给家里的孩子或者父母打个电话。说不定,你们之间也会有像徐州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那样的美好对话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