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150的爱情在哪条街,崇州爱情150号在何街道
老街的浪漫谜题
那天下午,我正在崇阳古镇的青石板路上闲逛,忽然被墙角的涂鸦吸引了——"崇州150的爱情在哪条街"。红漆字迹歪歪扭扭的,像是哪个年轻人随手留下的。说来也巧,这时候正好有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坐在门墩上拣豆角,我凑过去试探着问:"您知道这写着的是什么意思吗?"
老奶奶手上的动作没停,眼角却浮现出细碎的笑纹:"这话啊,每隔几年就会冒出来。你们年轻人就爱打听这个。"她朝着巷子深处努努嘴,"往前走到第叁个路口,看见挂着蓝布招牌的茶铺就往右转。"我道了谢正要走,她又悠悠补了句:"找不着也别急,这条街啊,专门等有缘人。"
说来你可能不信,我在那些纵横交错的巷子里转了整整一个钟头。明明是按照指示走的,却总是在同样的竹器店和豆腐坊前打转。有位正在晾腊肉的大叔看我来回走了叁趟,笑着摇头:"又来一个找150号的?这条街的门牌早就重新编过了。"
意外发现的旧门牌
就在打算放弃的时候,我突然注意到茶铺后院墙根下堆着些废弃的门牌。蹲下身拨开青苔,有个锈迹斑斑的"147号"格外醒目。继续翻找时,茶馆老板端着搪瓷杯走出来:"找老门牌?150号啊,现在应该是锦绣巷32号那家绣品店。"
顺着老板指的方向,没走五分钟就看见了那家挂着"锦绣坊"匾额的店铺。玻璃橱窗里摆着精美的蜀绣,而最显眼的位置陈列着幅特别的绣品——用银线绣着"崇州爱情150号在何街道"的字样,下面还缀着两片交缠的银杏叶。店主是位四十岁左右的绣娘,她见我盯着绣品出神,主动说道:"这是按二十年前的老门牌绣的,当时这条街叫鸳鸯巷。"
她边说边取出本泛黄的留言簿。翻开内页,密密麻麻写满了日期和签名,最近的墨迹还没干透。有趣的是,很多留言都成对出现,明显是情侣们的笔迹。"总有人来找这个地方,我们就做了这个绣品当纪念。"她指尖轻点着银杏图案,"这叶子是从后院那棵老银杏摘的,听说六十年前,有对恋人常在树下约会。"
窗外飘来油炸果子的香气,混着绣线特有的棉麻味道。我忽然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执着于寻找这个地址。或许大家寻找的不仅是某个具体地点,更是被这个浪漫传说吸引,想来感受老街特有的温存。
临走前我在留言簿新的一页画了个小小的指路箭头。刚合上本子,就听见店门风铃响动,走进来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。他们怯生生地问:"请问...崇州150的爱情在哪条街?"我和绣娘相视一笑,看来这个美丽的寻找,还会在这条老街上继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