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蓥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常去的小巷子
巷子里的烟火气
华蓥城东头有条窄巷子,青石板路被踩得油亮。每到傍晚,巷口老杨的修车摊最先热闹起来。“叮叮当当”的敲打声像开场的锣鼓,下工的男人拎着安全帽路过,总要停下来递根烟,聊聊今天矿上的事。巷子不宽,两侧灰墙爬满青苔,墙头探出几株叁角梅,紫红色的花瓣落在自行车把手上。
再往里走,景象便不同了。老陈的剃头铺子永远飘着皂角香,那把用了二十年的推剪“嗡嗡”响着,仿佛在给岁月打拍子。等着理发的人也不急,靠在褪色的藤椅里看邻居下象棋。剃头铺斜对面是家羊肉馆,灶上的大铁锅整天冒着白汽,香味能飘出半条街。老板跛着脚忙前忙后,见熟客来了就喊:“老叁样?”对方点点头,掀开布帘子径直往院里走。
这些巷子看似普通,却藏着男人们的另一面生活。矿上干活累,井下上来浑身都是煤灰,可他们偏要绕到巷子里坐坐。不是图别的,就为那口松弛自在的劲儿。老周说得好:“在家得端着,在矿上得绷着,只有在这儿,能把魂儿暂时搁一会儿。”
话在茶酒里
巷子深处的老茶馆最有意思。八仙桌边围坐的都是几十年的老相识,聊天的内容从儿子考学说到钢厂改制,偶尔也提起二十年前山洪暴发时,大伙儿怎么手拉手蹚过齐腰的洪水。茶是普通的茉莉花茶,喝到第叁泡味道就淡了,但话却越说越浓。
有个细节挺打动我——这些糙汉子在巷子里格外细心。修车的老杨总会多准备两把雨伞,羊肉馆老板记得谁有关节炎,特意把靠墙的位置留出来。这种默契,是常年累月处出来的。他们可能说不出了不得的道理,但你知道,要是谁家遇上难事,第一个伸出援手的准是巷子里的这群人。
现在城里新开了不少商场、健身房,年轻人都爱往那边跑。可这些华蓥男人还是钟情老巷子,你说他们守旧吧,他们自己倒觉得理所当然。“新地方亮堂是亮堂,可说话都有回声,”老陈边磨剃刀边说,“不像咱这巷子,连墙都认得人。”
夜色渐深时,巷子渐渐安静。最后几个客人从羊肉馆出来,互相拍着肩膀道别。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投在斑驳的墙面上。明天还要下井,还要面对钢花四溅的炉子,但此刻他们走得很慢,很踏实。这条华蓥男人常去的小巷子,就像生活这本书的逗号,让忙碌的日子有了喘息的间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