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壁100元小胡同,鹤壁百元小巷游览
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鹤壁100元小胡同这个说法时,我心里直犯嘀咕。一百块钱,现在能干啥?看场电影吃份爆米花就没了,在这儿居然能逛一条胡同?带着满脑子问号,我决定亲自去转转。
这条小胡同藏在老城区里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瓦房。刚走进去,就闻到一股刚出炉的烧饼香味,有个大爷推着叁轮车在叫卖。“芝麻烧饼,一块五一个!”我买了两个,热乎乎的,外酥里软。接着往前,有位大姐坐在门槛上纳鞋底,针线在她手里飞快地穿梭。
路过一家剃头铺子,老师傅正给客人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。我站在门口看了会儿,他抬头冲我笑笑:“进来坐坐?十块钱。”我摸摸自己的短发,遗憾地摇摇头。这价钱,在城里理个发连零头都不够。
百元怎么花才值当
我掏出那张百元钞票,开始盘算起来。刚才的烧饼花了叁块,还剩九十七。前面有个阿姨在卖冰糖葫芦,山楂又大又红,五块钱一根。咬下去,糖壳脆生生,酸酸甜甜的滋味瞬间把人带回童年。这时我看见个摆满手编竹器的小摊,巴掌大的小篮子精巧可爱,十五块钱一个,买来放钥匙零钱正合适。
走着走着,闻到特别香的炸酱味,是家只有四张桌子的小面馆。招牌炸酱面十二元一碗,面条筋道,肉酱香浓,吃得特别满足。隔壁桌的大哥说,他每周都特地开车来吃这口。老板边下面边搭话:“我家在这儿叁代了,胡同拆了,这味道就真没了。”
吃饱喝足,看见个书画摊,老先生在画扇面。普通的白纸扇二十,画上花鸟的叁十五。我选了把兰草的,老先生提笔时还很认真地给我讲解怎么用墨。这手艺,这耐心,真不是商场里能买到的。
算算账,烧饼叁块,糖葫芦五块,小篮子十五,炸酱面十二,扇子叁十五,总共才七十。剩下叁十,我在胡同口的茶摊坐了坐,五块钱要了杯大碗茶,听着旁边下棋的大爷们拌嘴,慢悠悠地消磨了一个下午。
这一趟鹤壁百元小巷游览下来,最大的感受不是省了多少钱,而是找回了某种久违的生活节奏。在这里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,每样东西都有来历,每个人都愿意和你聊上几句。那些看似普通的小物件、小吃食,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和生活。
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旧城改造,类似的小胡同越来越少。能在消失前体验一次这样原汁原味的老街生活,这一百块花得特别值。它让我想起小时候,家里给几毛钱就能在街上快乐半天。那种简单的满足感,在鹤壁的这条小胡同里,我又找到了。
离开时已是傍晚,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金色。回头望去,炊烟袅袅,人影绰绰,整条胡同安静而温暖。那张百元钞票换成了一天的美好记忆,还有手里这把画着兰草的扇子——每次摇动,都会想起这个特别的下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