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锦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盘锦学生约见100元一次
盘锦这地方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前几天在本地论坛闲逛,突然刷到个帖子写着"盘锦同城约初中生100元",手指头划过去又弹出来"盘锦学生约见100元一次"。这两行字像两根针似的,扎得我心里咯噔一下。
巷子口修车的老张头正好在训孙子:"才初中就敢跟人要钱见面?你爹妈供你读书是让你干这个的?"那孩子攥着手机满脸不服气。老张扭头看见我,指着屏幕直叹气:"现在这些孩子,咋就不知道轻重呢?"我凑近瞧见聊天界面里,几个头像看着确实稚嫩,开口就是"见面费100,包你满意"。
藏在屏幕后的影子
回家路上经过学校,放学铃刚响。穿着校服的孩子们涌出校门,叁五成群讨论着新出的游戏皮肤。有个落在后面的女生边走路边发语音:"就在文化广场碰头,记得带现钱。"这话飘进耳朵里,让我想起刚才看到的那些帖子。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,那些躲在账号后面的人,可能根本不是同龄人。
我表姐在派出所做文职,上周吃饭时提起他们处理过类似案子。有个初中生收了对方200块钱,结果见面时发现是叁个社会青年。幸好巡逻民警觉得不对劲,及时拦下来盘问。"现在这些孩子啊,零花钱不够就动歪脑筋。"表姐说着直摇头,"等真出事就晚了。"
其实算笔账就明白,要是正经想要零花钱,周末帮邻居看店半天都不止这个数。奶茶店招兼职时薪都有15块,干嘛非要用这种危险方式?
谁在背后推了一把
隔壁单元李婶昨天哭到半夜,她闺女偷偷用她手机给陌生人转钱。那丫头理直气壮地说:"同学都这样,100块钱又不多。"把李婶气得直哆嗦。现在短视频平台总刷到些炫富视频,孩子们互相攀比,几十块的零花钱根本不够看。
网吧老板有回跟我唠嗑,说常有几个初中生来蹭网,专门找同城聊天室。有次他听见个孩子说:"反正就聊聊天,100块够买两套新装备。"这些孩子还没形成完整的危险意识,总觉得坏事不会落在自己头上。
以前我们小时候,想要零花都得帮家里干活。现在手机一点就能联系陌生人,家长防不胜防。楼下小卖部老板还见过有孩子用代付功能收钱,说是"陪玩游戏",可具体玩什么游戏谁说得清呢。
昨天路过社区办公室,看见他们在贴防诈骗海报。工作人员正跟大爷大妈解释:"现在不光要防电信诈骗,还得注意家里孩子。"有个奶奶突然拍大腿:"怪不得我孙子老问我要钱,说是学校收资料费!"这话引得周围人都围过来打听。
其实这种"盘锦同城约见"的帖子,最早是从游戏陪玩演变来的。开始真是找队友打游戏,后来慢慢变味了。现在有些聊天群裡,明码标价成了常态。有家长在群里怒吼:"哪个再敢约我家孩子,我直接报警!"结果反被孩子埋怨多管闲事。
学校其实也管得严,上周刚开过安全教育班会。可老师总不能盯着每个学生的手机。那些消息都藏在加密相册里,用网络暗语交流。什么"盘锦学生约见"写成"笔闯齿驰","100元"说成"1张",防不胜防。
今早在早餐店听见两个中学生聊天,一个说:"反正就见个面,他还能把我怎么样?"另一个接话:"就是,100块够咱俩去游艺厅玩整天了。"我捏着豆浆杯的手紧了紧,真想告诉她们,等"怎么样"就来不及了。
社区最近组织了巡逻队,专门在文化广场这些地方转悠。王警官在业主群里发话:"看见未成年人和可疑人员接触,马上联系我们。"这倒是个办法,但光靠大人盯着终究治标不治本。
或许该学学南方某个小区的做法,他们搞了个"青少年网络安全角",让高中生带初中生做正经兼职。既赚了零花钱,又避免接触危险。毕竟堵不如疏,孩子们总会长大,关键要教会他们辨别善恶的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