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,赤水学生服务随传随到200元
最近在赤水闲逛的时候,偶然在车站公告栏看到个挺有意思的贴子——"赤水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"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,我还以为是什么特殊服务,仔细一问才知道,原来是本地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搞的便民服务。这事儿听着新鲜,我决定亲自打听打听。
顺着贴纸上留的电话联系过去,接电话的是个声音清亮的男生。他解释说,这是几个师范学院的同学自发组织的服务队,主要帮人跑腿送货、临时照看宠物,甚至还能辅导小学生写作业。收费明码标价,两小时内200元封顶。"毕竟我们都是学生嘛,"电话那头的笑声带着几分腼腆,"就是想趁着课余时间,既帮大家解决急事,又能挣点生活费。"
一次意外的体验
正巧那天下雨,我网购的生鲜快递到了小区门卫室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拨通了那个电话。没想到二十来分钟,就有个穿着雨衣的小伙子气喘吁吁地把箱子送上门。纸箱外面还细心地裹了层防水布,里头的冰鲜食品都完好无损。
闲聊中得知,他叫小陈,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叁学生。"我们有个七人小分队,"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"谁没课谁就值班,保证随时能响应。"当我问起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时,他坦言:"比发传单自由,收入也稳定些。最重要的是能真正帮到人——上周还有个阿姨急着去医院,我们同学帮着把她家小孩从学校接回去了。"
这种服务模式倒是挺巧妙。赤水城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有时候临时要办个事还真找不到人帮忙。而这些大学生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。他们熟悉本地街巷,又有大把的零散时间,200元的收费标准对多数居民来说也能接受。
藏在细节里的温度
后来我又接触过几次他们的服务。有次需要把老家的特产带给城东的亲戚,接单的女生特意多带了几个保鲜袋。"最近天热,"她解释道,"我多套几层袋子,东西不容易坏。"这种超出预期的细心让人心头一暖。
如今在赤水,这样的学生服务团队渐渐多了起来。除了基本的跑腿,有些团队还拓展了代购本地特产、景点讲解等特色服务。有个叫小林的男生告诉我,他经常帮外地游客采购赤水晒醋和金钗石斛,"既赚了佣金,又顺带宣传了家乡特产"。
当然也有人质疑:随叫随到的服务模式会不会影响学习?我特意问过几个同学,他们都说会提前排好值班表,遇到考试周还会轮流调班。"其实这和做家教差不多,"学教育专业的小张说,"但服务范围更灵活,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。"
夜幕降临时的赤水河畔,我常看到这些年轻人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。红彤彤的晚霞映在他们匆匆的背影上,仿佛给这座小城添了几分朝气。或许这就是小城生活的可爱之处——永远藏着些意想不到的温暖联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