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那里有站小巷,安康站旁巷弄位置
安康站旁巷弄位置
说起安康火车站旁边的小巷子,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。每次路过那里,总能闻到空气中飘着各种味道——刚出笼的包子香混着隔壁五金店的铁锈味,还有巷口老奶奶炸油条的油烟香。这条巷子不宽,两边挤满了小店,卖什么的都有。早上七点多是最热闹的时候,赶早班车的、下夜班的,都挤在这条巷子里买早饭。
我特别喜欢巷子中间那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。老师傅姓张,话不多,但剪头发特别仔细。店里还保持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装修风格,红色旋转灯箱都有些褪色了。张师傅说,他刚来开店的时候,这条巷子还是泥巴路,下雨天要踩着砖头走。现在虽然铺了水泥,但那种老味道还在。
要说最让人惦记的,还得是巷尾那家面馆。老板是本地人,做的酸菜面特别地道。面馆没有招牌,熟客都叫它“老李家”。下午两点过后客人少了,老李就会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择菜。有次我问他为啥不换个大门面,他笑着说:“在这条巷子里待惯了,搬走了老主顾找不到怎么办?”
巷子另一头连着居民区,傍晚时分特别有意思。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着跑,老人家坐在门口摇着扇子聊天。有户人家在窗台上种满了月季花,春天开花的时候,整条巷子都显得格外生动。虽然离火车站这么近,但住在这里的人似乎早就习惯了火车经过的声音,生活节奏还是慢慢的。
不过这两年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去年巷口新开了家便利店,装潢亮堂得很,和周边的老店铺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但有意思的是,大家还是习惯去老王家开的小卖部买东西,可能不只是为了购物,更是习惯了下楼时能和老板打个招呼说几句话的感觉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人们对这条巷子这么有感情?大概是因为在这样的地方,还能找到那种久违的邻里温情吧。卖水果的会记得熟客爱吃什么,修鞋的师傅会顺手帮你把其他小毛病也处理了。这些琐碎的日常,组成了这条巷子独特的生命力。
最近听说可能要改造这片区域,不少老街坊都在议论这件事。有人在盼着环境能更好,也有人担心改造后会失去现在的氛围。不管怎么说,这条巷子确实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。每次走在里面,都能感受到那种踏实的生活气息,这是在别处很难找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