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口100元小胡同,营口百元小巷游
要说咱东北的物价啊,有时候真让人惊喜。前两天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,在营口老城区藏着几条特别的小胡同,揣着张百元钞票就能从街头吃到巷尾,当地人管这叫"百元美食大闯关"。我寻思着,这年头一百块够干啥?结果去了一趟,好家伙,可真让我开了眼界。
起个大早坐公交车到老城区,刚拐进巷口就闻见香味儿了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红砖房,屋檐下挂着小灯笼。第一家铺子是个卖油炸糕的大娘,叁轮车上支着油锅,面团往锅里一溜,滋啦声听着就馋人。叁块钱一个,外皮炸得金黄酥脆,咬开是热乎乎的豆沙馅,甜而不腻。大娘边捞炸糕边唠嗑:"咱这手艺传了叁代,用的还是老式煤炉,火候才够味儿。"
藏在巷尾的老滋味
往里走十来步,有个老师傅在巷子口摆了个豆腐脑摊。木桶里装着刚点好的豆腐脑,白嫩得跟玉似的。浇上一勺秘制卤汁,再撒点香菜末,五块钱满满一大碗。老师傅说他们家在这条营口100元小胡同卖了二十年豆腐脑,卤汁配方从没变过。正吃着呢,隔壁桌的大爷凑过来推荐:"往前走走,有家熏肉大饼,配上这豆腐脑绝了。"
要说这营口百元小巷游最让人惊喜的,是那些看似普通却藏着绝活的小店。熏肉大饼果然名不虚传,饼皮烙得层层起酥,裹上酱香浓郁的熏肉,再夹几根葱丝,才八块钱。老板麻利地切肉、抹酱、卷饼,动作行云流水。他说每天就准备这么多肉,卖完就收摊,来晚的真吃不着。
这时候手里还剩六七十块钱,突然瞧见个特别的小摊——现场制作海鲜焖子。老板是位戴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这是把爷爷的手艺改良了。平底锅里煎着用地瓜淀粉调制的糊糊,加入新鲜的小海鲜,最后淋上蒜汁。十块钱一份,吃起来外焦里嫩,海鲜的鲜味全焖在里头了。没想到在这样的小巷里,还能遇见传统菜的创新做法。
走着走着感觉有点渴,正好看见个卖梨汤的小铺。铜锅里熬着冰糖雪梨,叁块钱一杯,甘甜润喉。老板娘说她们家的梨汤要慢火熬四个钟头,说着掀开锅盖让我看,里头还加了银耳和枸杞。坐在小马扎上喝着温热的梨汤,看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街坊,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特别珍贵。
最后二十块钱,我在一个卖炸串的摊子前停下了。自选的串串放进油锅,捞出来刷上特制酱料,香味直往鼻子里钻。趁热咬一口,酥脆的外皮裹着多汁的肉块,这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学校门口的摊子。老板笑着说他们家在这条营口100元小胡同摆了十几年摊,好多孩子都是吃着他的炸串长大的。
太阳西斜的时候,我数了数今天的开销,正好九十八块五。揣着一张百元钞票,在这几条相连的小巷里转悠了大半天,尝了六七样地道的吃食。这些藏在市井里的好味道,或许没有精致的摆盘,也没有网红店的装修,但每一口都是踏踏实实的满足。这趟营口百元小巷游让我想起,有时候最简单的快乐,反而就藏在这些平常的日子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