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山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,台山学子六百元即时响应
电话那头的青春
傍晚时分,手机屏幕忽然亮起。“你好,是台山学生吗?我这儿有点急事需要帮忙……”电话那头传来略带焦急的声音。小陈快速咽下嘴里的面包,抓起书包就往外跑:“对,我就在附近,十分钟到。”
这样的场景,在台山的大街小巷并不少见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“台山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”成了年轻人中间流行的一种服务模式。你可能会好奇,这群学生在做什么?其实很简单——用时间和体力换取报酬,帮人解决各种突发需求。
小陈今年大叁,做这行已经半年多了。他递给我一张有点皱的名片,上面印着“台山学子六百元即时响应”的字样。“其实就是个跑腿的,”他不好意思地笑笑,“但又不完全是。”
有一次,凌晨两点他突然接到电话,一位独自在家的孕妇需要紧急送往医院。小陈二话不说骑上电动车就赶了过去。“那时候哪还想着收多少钱,就是觉得人家需要帮助。”事后,那位准爸爸硬是塞给他一千块,他推辞了好久,最后只收了说好的六百。
这种服务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灵活性。学生们通常按次收费,每次服务的基础价格就是六百元。可能是代班一天便利店店员,可能是帮忙布置求婚现场,也可能是照顾独居老人。用他们自己的话说:“只要不违法,什么都接。”
“最忙的是周末,”小陈翻开手机里的日程表,“早上帮人搬家,中午代送文件,晚上还得去宠物店帮忙喂猫。”问他累不累,他耸耸肩:“累啊,但赚的钱够我下学期学费了。”
说起来,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台山流行起来,跟当地的生活节奏有很大关系。这里不是一线城市,但年轻人外流导致社区里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。老人们需要人帮忙修理家电,小店主要临时看摊,新手爸妈偶尔需要保姆顶班……这些零零碎碎的需求,正好让学生们填补上了。
不过,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他们的选择。小陈的爸妈起初就很反对:“好好读书不行吗?非要去做这些杂活。”直到他把存折上的数字给父母看,那是他攒下来准备考研的培训费。
现在,小陈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二十多人。他们建了个微信群,谁接到单子但抽不开身,就在群里问一声。这种互助模式让“台山学生600块钱随叫随到”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,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。
有意思的是,这群年轻人还自发形成了一套行规:老人和残疾人半价,急救事件免费,违背道德的单子给再多钱也不接。这些没有写进合同的规矩,让他们在赚钱的同时,也赢得了街坊邻居的信任。
夜幕降临,小陈的手机又响了。他看了眼消息,抓起外套站起身:“有个阿姨家的水管爆了,我得赶紧过去。”望着他匆忙离去的背影,忽然觉得,这或许就是年轻最美好的样子——用自己的方式,既解决了生计,又温暖了这座小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