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港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,学生服务随时待命
最近在张家港的朋友圈里,总能刷到这样的消息:学生服务随时待命,帮忙取快递、排队买奶茶、临时陪诊,甚至还能辅导小学生写作业。说实话,刚开始看到“张家港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”这个说法,我和很多人一样心里直犯嘀咕——这事儿靠谱吗?
上周叁下午,我因为临时要赶份报告,实在抽不开身去接放学的表妹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在本地生活群发了条求助信息。没想到不到十分钟,就有个戴眼镜的男生骑着共享单车赶到校门口。他利索地核对信息,拍照确认接到孩子,全程都保持着让人安心的距离感。后来转账时我多打了二十块,这孩子居然又退了回来,说好叁百就叁百。
这事儿怎么慢慢成气候的
和几个常叫这种服务的朋友聊过才发现,这种学生服务随时待命的模式,在张家港的年轻人里已经悄悄流行半年多了。主要都是本地高校生,利用课余时间接单。有个大二女生告诉我,她靠这个每月能赚够生活费:“比发传单轻松,时薪还高些。上次帮个阿姨陪她妈妈去医院复查,老人家一路都在教我怎么挑青菜。”
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种模式。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就总觉得悬乎:“现在这些孩子啊,为赚零钱啥都敢接。”但亲眼见过那个冒雨帮客户找走失猫咪的男生后,他的态度软化了点儿——那孩子浑身湿透还坚持在小区绿化带里找了两个钟头。
要说最让我触动的是上个月的事。邻居李奶奶的轮椅电池突然没电,子女都在外地。她在社区群里刚发完求助,不到二十分钟就来了叁个结伴的学生。他们轮流推着轮椅穿过叁个路口去维修点,最后只肯收下五十块电池搬运费。李奶奶现在逢人就夸:“这些娃娃比亲孙子还顶用哩!”
当然啦,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也不是完全没争议。有些家长担心影响学习,也有老师提醒学生要签订简单协议。但不可否认,这种灵活的服务方式确实解决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。现在周末想约这种学生帮忙,都得提前半天打招呼才行。
昨天路过市民广场,看见几个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正帮活动主办方布置展台。阳光下他们脖颈的汗珠亮晶晶的,有个女孩一边固定横幅还在背英语单词。或许这就是张家港年轻人独特的成长方式吧——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服务,悄悄编织着这座城市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