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埠小区上课约茶,蚌埠小区学习茶艺预约
这几天路过小区公告栏,发现了一张挺有意思的海报——"茶艺体验课招募中"。说实话,刚开始看到"蚌埠小区上课约茶"这个活动名时,我还以为是哪个邻居组织的喝茶聚会。仔细一看才发现,原来是物业专门请了茶艺师来教大家泡茶。
周叁下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社区活动室,推门就闻到满屋茶香。来上课的人比想象中多,有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的退休教师,有相约而来的年轻夫妻,还有个大学生笑着说要拍视频发给外地的同学炫耀。茶艺师李老师穿着素雅的棉麻衣裳,正在摆弄茶席上的青瓷茶具。
从烫杯温壶开始的生活仪式
李老师示范冲泡铁观音时,特别讲究水温。"水烧开后要晾叁十秒,"她边说边提起铜壶,"你们看,壶嘴离盖碗高些冲下去,茶叶才会舒展得更好。"坐在我旁边的张阿姨小声嘀咕:"平时抓把茶叶扔杯子里就完事了,哪想过这么多门道。"
确实,看着茶叶在盖碗里慢慢舒展,像撑开的小伞,这个过程莫名让人静下心来。李老师分茶时特意提醒:"趁热闻香,等温度降了再品。"那杯茶入口的瞬间,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古人说"喝茶要叁口",第一口确实尝不出滋味,到第叁口才品出兰花香。
现在想起来,这次蚌埠小区学习茶艺预约真是碰巧了。本来只是闲着没事来看看,结果意外收获了不少趣事。住在叁号楼的王叔说他网购了两斤凤凰单丛,非要请大家下课去他家继续品鉴;几个年轻妈妈商量着要不要组个"周末茶会",轮流带不同产区的茶叶来分享。
李老师后来聊到,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组织这类活动。她说上次在城南小区教课,有个高中生特别认真记笔记,后来居然在学校社团里开起了茶文化讲座。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,最初只是被"上课约茶"这个新鲜说法吸引,真正参与后才发现,原来寻常茶叶里藏着这么多学问。
那天课程结束前,我们练习了如何用盖碗泡茶不烫手。试到第叁次终于成功时,对面的大哥开玩笑说这比公司开会端茶杯自在多了。窗外的夕阳斜斜照进来,活动室里飘着六七种茶香,有人在对论哪种红茶更适合加牛奶,有人在交换茶叶店的微信。这种既学手艺又交朋友的感觉,确实比一个人宅在家里刷手机有意思。
物业小陈登记下次课程人数时,我特意多问了几句。他说后续还要开进阶班,教乌龙茶的二十八式冲泡法。旁边刚学会闻香杯用法的小赵立刻掏出手机:"我得赶紧在业主群里说一声,下次让我爸也来。"
回家时我拎着课上发的品鉴装茶叶,在电梯里遇到邻居,居然破天荒聊了十分钟对于普洱茶仓储的话题。说起来挺奇妙,同样的空间,同样的人群,因为多了"茶"这个媒介,突然就生出许多温暖的联结。这大概就是社区活动最动人的地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