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泄火的小巷子,漯河小巷的消暑去处
要说夏天在漯河去哪儿最舒坦,很多人会想起那些藏在老城区里的小巷子。这些窄窄的通道,两边是斑驳的砖墙,头顶偶尔伸出几根槐树枝丫,把毒辣的日头筛成细碎的光斑。走在里面,仿佛瞬间从闷热的蒸笼跳进了凉快的绿洲。
记得小时候放暑假,最爱上胡同口王奶奶家的小卖部买冰棍。她那间老屋子的山墙爬满了爬山虎,厚厚实实像挂了张绿毯子。推开门,那股子阴凉便扑面而来,混着老冰柜嗡嗡的运转声,简直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交响乐。王奶奶总摇着蒲扇说:“咱这巷子啊,冬暖夏凉,比吹空调舒服多喽!”
巷子里的生活智慧
其实漯河这些老巷子的布局特别有讲究。窄而深的走向形成了天然的风道,穿堂风呼呼地过,比电风扇还管用。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几盆清水,蒸发时带走热气,这可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土空调。傍晚时分,邻居们拎着小马扎聚在风口处,摇着扇子唠家常,孩子们在青石板上追逐打闹,那画面至今还印在脑海里。
要说漯河泄火的小巷子最有意思的,还得数那些隐藏的美食摊子。巷子深处总飘着熬绿豆汤的清香,或是冰镇西瓜的甜味儿。有家做了叁代人的凉粉摊,老板舀粉的动作特别麻利,配上蒜汁、麻酱和辣椒油,吃一碗顿时神清气爽。这些藏在巷弄里的小吃,可比商场里的冷饮实在多了。
现在的老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年轻人把老房子改造成了书屋和茶室,但那份凉快劲儿一点没变。午后钻进这样的书屋里,选本闲书,就着穿堂风翻上几页,偶尔抬头看看天井里洒下的阳光,时光好像都慢了下来。这种惬意,恐怕是空调房里永远体会不到的。
有时候我在想,或许让人凉快的不只是巷子本身的阴凉,更是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。没有急匆匆的脚步,没有刺耳的喇叭声,只有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和邻居的招呼声。在这里待上半天,心里的燥热不知不觉就消散了,这大概就是老巷子独特的魅力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