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阳嫩茶论坛,梨乡春茗闲话会
要说春天最让人惦记的滋味,那非得是莱阳这口鲜灵灵的嫩茶不可。这不,梨乡春茗闲话会刚开场,老茶客们就围着青瓷茶海聊开了。
张大爷捧着一杯明前龙井,眯着眼瞧那嫩绿的芽尖儿在杯中舒展:"今年这茶青来得比往年晚些,倒让这豆香味更足了。"旁边李婶接过话茬:"可不是嘛,前阵子倒春寒,我还担心把茶芽冻坏了,谁知慢工出细活,这茶汤反倒更甘醇。"茶香袅袅里,大伙儿都笑起来——原来好茶也懂得"大器晚成"的道理。
茶山上的春日交响
说起采茶,王家的双胞胎姐妹最有发言权。每天天蒙蒙亮,她们就背着竹篓上山了。"露水没干时的茶芽最娇嫩,"姐姐说着抬手比划,"要这样用指尖轻轻一掐,留两片嫩叶。"妹妹在旁边补充:"前两天我们试了试传统炭焙,守着炭火一夜没合眼,可打开焙笼时那股兰花香,值了!"
新来的茶友小陈听得入神,忍不住问:"我看现在很多地方都用机器采茶了,咱们还坚持手工采摘,图什么呢?"老茶农赵师傅正好路过,乐呵呵地接过话茬:"机器采茶像剃头,手工采茶像梳头,咱们莱阳嫩茶可经不起那么折腾。"这话引得众人都笑了,小陈恍然大悟:"怪不得咱们这的茶汤特别透亮,原来每片叶子都是精挑细选的。"
茶艺师小林正在表演"凤凰叁点头",青花瓷壶在她手里起落有致。注水时她特意放慢了动作:"水要顺着杯壁慢慢下,可不能直接砸在茶叶上。"茶汤渐渐染上淡金色,她轻声补充,"就像照顾小娃娃,得轻手轻脚的。"
茶香里的烟火人间
晌午时分,茶点端上来了。不是常见的西式糕点,而是本地特色的梨膏糖和绿豆糕。钱阿姨热情地给大家分食:"这梨膏糖是用咱们莱阳梨熬的,配茶最相宜。"果然,清甜的梨香伴着茶香,在舌尖化开春天的味道。
几个年轻人围坐着讨论新式茶饮,刚要说起"茶咖融合",就被周老爷子打断了:"先把这杯传统绿茶喝明白喽!"他端起茶杯轻轻一晃,"你们看这茶毫,这色泽,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,够咱们琢磨一辈子了。"
窗外忽然飘起毛毛雨,茶室里的谈兴却更浓了。有人说起祖辈茶马互市的往事,有人聊起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,还有人在商量下周去茶山帮忙的事。这些看似琐碎的闲聊,其实都在悄悄织就着莱阳茶文化的脉络。
暮色渐起时,雨停了。茶会虽散,茶香还绕着房梁不肯走。新来的小陈已经和赵师傅约好,周末要跟着去茶山体验采茶。看来这缕茶香,又要牵起新的故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