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都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艺体验
窗外飘着细雨,宜都的茶山笼罩在薄雾里。教室里却格外热闹——十几个学生正围坐在茶席前,小心翼翼地烫着茶杯。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他们每周最期待的品茶课。
“注意水温啊,绿茶不能用沸水。”李老师边走边看,时不时停下来指点两句。坐在靠窗位置的张晓宇手忙脚乱地调整着水壶,同桌忍不住笑出声:“你这泡的哪是茶,分明是在煮菜汤嘛!”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。
说起来,这门课刚开设时还挺受争议。有家长直皱眉:“在学校里学泡茶?这不是耽误正课吗?”可慢慢地,大家发现了变化。以前坐不住的王同学,现在能安静地泡上一小时茶;总爱玩手机的女生们,开始研究起不同茶叶的香气。最让李老师感慨的是,上次区里作文比赛,班上好多同学都写了品茶课上的故事——那些细腻的描写,连语文老师都赞叹不已。
茶香里的改变
这学期开始,品茶课还和地理、历史课来了个“梦幻联动”。讲到丝绸之路时,历史老师特意带来了一块茶马古道的普洱茶饼;地理课上,老师带着学生们分析宜都本地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。你说奇不奇怪?那些原本枯燥的知识点,一旦和手里的这杯茶联系起来,突然就变得鲜活起来。
记得有次课堂茶艺体验活动,学校邀请了家长一起来参加。张晓宇的妈妈看着儿子行云流水般地完成整套茶艺流程,眼睛都瞪圆了:“在家连水都懒得倒的孩子,居然能这么专注?”那天下午,很多家长都发现了孩子不一样的一面——沉稳了,懂礼了,连说话都温柔了几分。
当然,最打动人的还是那些细微瞬间。比如上周,平时挺调皮的两个男生因为茶具摆放吵了起来。没想到他们没像往常那样争执不休,反而主动提出:“要不我们按茶道规矩来?”说完两人相视一笑,那股火药味瞬间就化在了茶香里。
现在走在校园里,时不时就能闻到飘来的茶香。有的班级甚至自发组织了“午后茶会”,用他们的话说——“学习累了,喝杯茶歇会儿,比刷手机管用多了。”老师们也乐见其成,毕竟,能让学生们主动放下手机的活动,现在可不多见了。
临近学期末,学校茶园里的春茶快要可以采摘了。学生们早就盼着这一天——他们打算亲自采茶、炒茶,然后把成品送给毕业班的学长学姐。这个主意获得了全班一致通过,或许在他们心里,这杯亲手制作的茶,就是最好的祝福。
夕阳西下,又一周的品茶课结束了。张晓宇仔细收好自己的青瓷茶杯,这个曾经毛手毛脚的男孩,现在连摆放茶具的动作都透着从容。窗外,茶山的雾气渐渐散开,露出一片清新的绿意。就像这些正在慢慢变化的孩子们,在茶香的浸润中,悄悄成长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