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,扶余火车南站附近巷子位置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11:17 来源:原创内容

扶余火车南站周边的小巷记忆

那天下午叁点多,我站在扶余火车南站出站口,看着手机地图上闪烁的光标。说实话,刚下火车那会儿,我也和很多人一样,站在广场上有点懵——这附近看起来都是宽阔的马路和新盖的楼房,想找条有味儿的小巷子转转,还真不知道往哪儿走。

正犹豫着,看见有位大爷坐在花坛边上乘凉,便上前打听。大爷挺热情,抬手往东边一指:“顺着这条街往东走,过两个红绿灯,右手边能看到一条下坡路。那儿还留着几片老居民区,巷子多着呢。”

按着大爷指的方向,我慢慢往前溜达。果然,走过第二个路口后,眼前的景象渐渐变了。高楼悄然后退,出现了一片坡度舒缓的居民区。灰色的砖墙,低矮的屋檐,几条窄窄的巷子像蛛网般向深处延伸。站在巷口,能闻到谁家飘出的饭菜香,听见院里传来隐隐的电视声。

我拐进其中一条巷子,宽度刚够两个人并排走。墙面斑驳,露出里面砖块的本色。有意思的是,几乎每家门口都种着点东西——有的是几盆月季,有的是爬墙的丝瓜,还有家门口摆着两个腌菜的大缸。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半边巷子染得暖洋洋的。

往里走,看见几位老人坐在马扎上聊天。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正在剥豆角,手法熟练。我凑过去搭话,她笑着说这片的巷子都有年头了,最早是七八十年代盖的铁路宿舍。“别看现在旧,住着可舒服了,夏天特别凉快,街坊邻居都认识。”

确实,在巷子里转悠的这半个多小时,能感受到那种在新小区里很难找到的亲近感。有人推着自行车慢慢经过,车铃叮叮当当响;隔壁院里传来切菜的声音,笃笃笃的,很有节奏;还有个小孩趴在门口的小桌上写作业,遇见不会的题,扭头就朝院里喊:“奶奶,这个字怎么念?”

走到巷子尽头,发现这里居然连着一个小菜市场。不是那种正规的市场,就是巷子自然拓宽形成的一片空地,摆着几个菜摊。新鲜的黄瓜还带着刺,西红柿堆成小山,卖菜的大姐正和熟客拉着家常。这种不经意间发现的市井气息,让人觉得特别真实。

转回火车站广场时,夕阳已经把建筑物的影子拉得很长。回头望望那些巷子的方向,它们安静地藏在现代化的街景后面,像是这座小城的另一面。我想,下次若有人问起扶余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,我大概也能像那位大爷一样,准确地指个方向了。

这些巷子不光是通行的道路,更像是这座小城记忆的容器。每扇褪色的木门后,都装着几十年的生活故事;每块磨损的石板下,都踩着几代人的足迹。站在巷口,你能感受到时间在这里留下的温度,那是快速发展中难得保留下来的生活原色。

天色渐暗,我朝车站方向走去。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,昏黄的灯光从窗口透出来,照在窄窄的巷道上。这些光不算亮,却足够温暖,就像这些小巷本身——不张扬,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,等待着下一个不经意间闯入的探访者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