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玉火车站附近站街,昆玉车站旁街边
傍晚时分,我站在昆玉火车站出站口,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从闸机里涌出来。有个背着编织袋的大叔在问路,说是要去城南的工地。指完路,我下意识往车站西侧那条老街望去——就是人们常说的“昆玉火车站附近站街”的地方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时,我还以为是公交车站。后来才明白,这里说的“站街”是另一层意思。老街不长,统共就百来米,但总有叁五成群的人站在路边,大多是等活儿干的零工。老陈就是其中一个。
等活儿的人
“今天活儿不多啊。”老陈递给我一支烟,我摆手谢绝了。他五十多岁的样子,皮肤黝黑,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。“早上有个装修的老板来要了两个刮大白的,现在还剩我们几个。”他指了指树荫下的几个人。
这条街挺有意思,西头是新建的高层住宅,东头就是老旧的昆玉车站。站在这里能同时看见这座城市的两种模样。老陈说他在这一带等了十几年活儿,从儿子上小学等到现在儿子都打工去了。
“那你为啥不去劳务市场?”我问。老陈笑了,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:“那里抽成高啊。在这儿等着,虽然不稳定,但挣的钱都是自己的。”他说着又望向路口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雇主。
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这条街自成一个小世界。除了等活儿的人,还有推着小车卖煎饼的大姐,她的顾客基本都是这些等活儿的人。有时他们没等到活儿,还会赊个煎饼当午饭。
车站旁街边的日常
我往前走了走,到了人们说的“昆玉车站旁街边”那片区域。这里更热闹些,有卖水果的摊贩,有摩的司机在等客,还有几家五金店和小饭店。
五金店老板告诉我,他在这开了八年店,见证了这条街的变化。“以前更乱,现在规范多了。”他说着,给一个顾客拿了一盒钉子,“这些等活儿的人也不容易,有时候我店里有搬货的活儿,也会叫他们帮忙。”
正说着,有个开着厂鲍痴的人停在路边:“需要两个搬家具的!”树荫下立刻站起来好几个人,最后选了两个年轻力壮的。没被选上的人也不恼,又回到原地继续等待。
我发现这条街有自己的节奏。早上六七点是一拨,主要是建筑工地的活儿;九十点又是一拨,零散的装修活儿;下午则大多是搬家、运货的临时工。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人在这里守着机会。
煎饼摊的大姐跟我说了个细节:“他们之间也不会抢活儿,有个先来后到。今天你没等到,明天可能就轮到你了。”这种不成文的规矩,让这条街保持着一种奇妙的平衡。
天色渐晚,路灯亮了起来。老陈收拾他的工具包,看来今天没等到合适的活儿。“明天早点来。”他自言自语道,然后骑上那辆旧自行车消失在夜色中。
我站在“昆玉火车站附近站街”的路牌下,看着这条渐渐安静下来的街道。它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复杂,反而简单得很——就是一群人,在某个固定的地方,等待着改变生活的机会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里又会重新热闹起来,继续上演着对于等待和希望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