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校园茶香学习时光
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,在教学楼走廊洒下斑驳光影。大叁学生小陈拎着保温杯匆匆走进教室,杯子里飘出阵阵茶香。“这可是我的提神法宝。”他笑着对同桌说,“昨天在茶艺社新学的滇红冲泡方法,今天特意早起泡了一杯。”
走在大连的大学校园里,像小陈这样带着茶具上课的学生不在少数。图书馆的自习区,随处可见冒着热气的茶杯与摊开的课本为伴;实验室里,休息时间同学们会聚在一起品尝新到的龙井;甚至有些教授讲课讲到精彩处,也会停下来喝口茶,和学生们聊聊茶道与人生的相通之处。
茶香里的课堂时光
“你们发现没?喝茶的时候记笔记特别顺畅。”文学选修课上,王老师端着青瓷茶杯打趣道。他的课堂有个特别规定——允许学生带茶具入座。说来也怪,那些捧着茶杯的学生,似乎更能静下心来聆听杜甫的沉郁、苏轼的旷达。茶香袅袅中,古典文学不再是枯燥的文字,而变成了可品的意境。
理工科教室也不例外。机械工程专业的小张告诉记者,他们团队做项目时,总爱在实验室泡一壶普洱。“茶能让人静心,这是真的。有时候卡在某个数据上好几天,喝杯茶换个思路,灵感忽然就来了。”他说着拧开保温杯,深红色的茶汤在透明的杯壁内轻轻晃动。
这种将品茶融入学习的方式,正在大连高校中悄然流行。不是刻意追求风雅,而是年轻人自发找到的学习与生活平衡点。在快节奏的大学时光里,留出片刻专注地冲泡一杯茶,本身就是对心灵的温柔安抚。
外语学院的李同学分享了她的经历:“以前早上背单词总是犯困,后来试着边喝茶边记,效果出奇地好。现在我的书包里永远放着一个小茶盒,根据不同心情选不同的茶叶——焦躁时喝茉莉花茶,困倦时泡浓醇的铁观音。”
校园里的茶香记忆
傍晚的社团活动室飘出阵阵茶香。茶艺社每周的品鉴会总是座无虚席,不同专业的学生因茶相聚。社长是计算机系的研究生,他研发了一套“茶叶智能识别系统”,用础滨帮助社员挑选最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品。“科技与传统文化从来不矛盾,”他一边操作平板电脑一边说,“就像编程和品茶,都需要耐心和精准。”
大叁的小赵刚加入茶艺社时,纯粹是被“免费喝茶”吸引。如今她已能准确分辨出不同产区的岩茶风味,还在市级茶艺比赛中获奖。“品茶让我学会了专注,”她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,“这种专注力反过来又帮助我在专业课上更能坐得住。特别是备考那段时间,每天一壶茶,一套真题,效率特别高。”
校园便利店的数据也反映了这一变化:近两年茶具和茶叶的销量稳步上升,尤其是便于携带的旅行茶具套装,成为了毕业季的热门礼品。店员笑着说:“现在学生来买茶杯,都会问适不适合在教室使用,会不会打扰到别人。”
教学楼的饮水机旁,学校特意增设了茶渣专用回收桶。这个贴心的设计不仅环保,更体现了校方对学生这种自发形成的茶文化的认可与支持。偶尔会有教授路过,看到学生在认真冲泡茶叶,还会驻足交流几句冲泡心得。
夜色渐深,图书馆的灯光依然明亮。角落里,几个学生正在分享一壶刚沏好的凤凰单丛,茶香与书香交织,构成这个秋天最温暖的画面。他们或许不知道,这种简单而充实的校园时光,正悄然塑造着他们的品性与习惯——在茶香的陪伴下,学习的道路走得更稳,也更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