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西耍女娃,靖西游玩女童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3:43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靖西的夏天总是带着点儿黏糊糊的暑气,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,连路边的老榕树都耷拉着叶子。我就是在这样的午后遇见小雅的。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裙,赤脚蹲在鹅泉边的石阶上,正用狗尾巴草逗弄水里的鱼。

“城里来的吧?”她把草茎咬在嘴里,歪着头看我,“我阿婆说,城里人走路都是急匆匆的。”我被这孩子气的话逗笑了,学着她的样子蹲下来。泉水清澈见底,几尾青鱼慢悠悠地摆尾,偶尔啄一下漂浮的水草。

鹅泉边的相遇

小雅是典型的壮家女孩,皮肤黝黑,眼睛亮得像泉水洗过的星星。她说自己七岁,可那股机灵劲儿倒像个小大人。见我热得满头汗,她麻利地摘片野芋叶折成帽子扣在我头上:“这样凉快!”

跟着她在寨子里转悠,我才真正体会到靖西耍女娃的乐趣。她教我用竹篾编蛐蛐笼,带我去看老人用古法制作绣球。最有趣的是,她居然认得二十几种草药,随手在田埂边指认:“这个是雷公根,煮水喝能降火;那个是车前草,被蚊子咬了揉碎了敷上就好。”

路过她家木楼时,小雅非要拉我尝尝她阿婆做的五色糯米饭。刚蒸好的糯米饭散发着植物天然的清香,她得意地说紫色是用枫叶汁染的,黄色是黄花饭。“我们壮家的姑娘都会做这个,”她眨眨眼,“等我长大了,要开个小饭铺,让所有来靖西游玩的人都吃上我做的糯米饭。”

寨子里的老人坐在风雨桥头乘凉,看见小雅都笑眯眯的。这个摸摸她的头,那个往她兜里塞把野柿子。小雅像只快活的小鸟,用壮语和他们打招呼,偶尔回过头给我当翻译。她说这些老人肚子里装着无数故事,有对于山神的传说,有老一辈的爱情,还有抗战时期村民们如何掩护红军过境。

黄昏时分,小雅带我去看旧州古镇的绣球街。夕阳把青砖黛瓦染成暖金色,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五彩绣球。她指着最大那个说:“这是我阿妈绣的,用了整整一个月呢。”说话时,她眼睛里闪着光,那种对传统手艺的自豪感,是课本上学不来的。

天色渐暗,鹅泉边升起薄雾。小雅的阿婆在村口喊她回家,她应了一声,却没有立即离开。“明天你们还来吗?”她咬着嘴唇问,脚趾在泥土上画着圈。我说可能要走了,她眼里闪过一丝失落,但很快又笑起来,从兜里掏出个小小的绣球塞给我:“这个送你,是我自己绣的。”

那个绣球针脚歪歪扭扭,用的还是最普通的红布,却是我在靖西收到最珍贵的礼物。望着她跑远的背影,碎花裙在晚风里一摆一摆的,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靖西耍女娃——不是走马观花的游览,而是像小雅这样,用最本真的方式生活在山水之间的孩子,她们本身就是这片土地最美的风景。

回程的路上,我一直捏着那个小绣球。同行的朋友问我是不是买了什么纪念品,我笑了笑没解释。有些体验是说不清的,就像你永远无法向没尝过的人描述五色糯米饭的清香,也无法让没去过的人明白,为什么一个七岁女孩眼里的光,能照亮整个靖西的夏天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