凯里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校园暗号目前是否保留
对于那个“接头暗号”的闲谈
前几天刷手机,偶然又看到有人在问:“凯里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?”这句话像把钥匙,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好多年前。那时候我还在上学,对于各个学校门口的“暗号”传说,可是我们课间最热门的八卦之一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。所谓的“暗号”,其实没电影里演的那么神秘。它可能是一句特定的话,比如对上某个歌星的冷门歌词;也可能是个简单的手势,在放学拥挤的人潮里,对着伙伴悄悄比划一下。它的功能很简单,就是小伙伴们之间确认“是自己人”的一种方式,有点像……嗯,像一种只有小圈子才懂的幽默游戏。
那么,校园暗号目前是否保留着呢?这个问题还真不好一口回答。我特意问了问家里刚上初中的小侄女。她听我问完,先是一愣,然后咯咯地笑起来,说:“叔,你这都什么老黄历啦?我们现在都是直接拉群,有什么话群里喊一嗓子不就完了?”她的话让我琢磨了好一会儿。
想想也是。现在哪个学生没有手机呢?微信群里蔼全员,比什么暗号都直接高效。以前的“暗号”,诞生于那个没有即时通讯的年代,它填补的是放学后想快速找到玩伴,却又没法立刻联系的空白。它是一种线下社交的产物。
但你说它完全消失了吧,好像也不绝对。我觉着,它可能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。比如,同学们之间流行的某个网络梗,或者是一个只有他们才懂的群聊名称,这算不算一种新时代的“数字暗号”呢?它的核心没变——还是那种“我们是一伙的”的身份认同和小小的排他性乐趣。
所以,再回到“凯里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”这个问题。我想,那个需要靠对暗号才能接上头的时代,大概是渐行渐远了。街角等待的伙伴,变成了手机屏幕上闪烁的头像。但那种渴望联结,想要拥有小秘密的童心,应该一直都在。只不过,它们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,藏在了一张张表情包里,一句句圈内黑话里。
这么一想,倒也觉得释然了。时代在往前走,有些东西注定会留在回忆里,闪着温暖又模糊的光。下次如果再有人问起,我可能会这么回答:那种老式的、在校门口低声交换的暗号,恐怕是很难再听到了。但只要你细心观察,那种属于学生时代的、独特的交流方式,其实一直都在,只是穿上了新的外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