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品茗研习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02:29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会儿刚听说内江有所学校把茶艺课搬进教室时,我还挺纳闷的。茶道不都是茶楼里穿着棉麻衣裳的老师们的事儿吗?怎么就和叁角函数、化学方程式挤在同一张课表里了?直到看见穿着校服的孩子们端坐在茶席前,食指轻叩桌沿向同学致谢的模样,才觉出些意思来。

青花瓷盖碗叩开的清晨格外安静。每周四早上第叁节课,高二(3)班的窗台总会摆出叁只茶叶罐。碧螺春卷曲如螺,铁观音沉实如铁,普洱的陈香总让经过的老师放慢脚步。十六七岁的年纪,原本该是追跑打闹的课间,此刻却见他们凝神注水,看茶叶在杯中舒展的模样像在观察实验现象。“原来不同水温真的会影响茶汤颜色啊!”扎马尾的女生突然低呼,旁边戴眼镜的男生推推眼镜:“和化学老师说过的茶多酚释放原理对上了。”

茶香里的数学题

最让我惊讶的是数学老师老周的做法。有次讲立体几何,他居然拎着茶壶走进教室。“今天咱们算算这个西施壶的容积。”他晃着手中的紫砂壶,“假设壶身是椭圆体,壶嘴是圆锥台...”孩子们边传看茶壶边画辅助线,那堂课作业的正确率出奇的高。后来才知道,这种把知识点裹在生活里的教法,在他们学校还有个俏皮说法叫“就着茶香啃硬骨头”。

当然不止是解题。那个总爱在作文里写“天空很蓝心情很好”的男生,自从开始记录不同茶叶的品感,竟学会了“兰花香里裹着蜜韵”这样细腻的比喻。而总因考前焦虑啃指甲的班长,现在每逢大考前夕都会给自己泡盏凤凰单丛:“当我专注看着茶叶慢慢沉底的时候,心跳就平缓下来了。”

春日午后的茶席格外热闹。孩子们正在筹备“校园茶会”,负责红茶组的几个学生围坐着争论冲泡时长。“说明书写3分钟,但上次实践时我觉得4分钟更醇厚。”“要不要设计对照实验?用不同时长泡叁组来对比。”听着他们从茶汤滋味谈到控制变量法,窗台上悉心照料的几盆茉莉正结着花苞。或许下个季度,他们就能用自己窨制的茉莉花茶来待客了。

茶巾折迭的棱角渐渐柔软,盖碗边沿的茶渍日复一日浸润着。那些曾经毛手毛脚打翻茶海的少年,如今斟茶时连手腕倾斜的角度都带着不自觉的优雅。这门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,似乎正以某种温柔的方式,解答着比茶味更绵长的成长命题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