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周边300元的情感故事
栖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
老街拐角的奶茶店,下午四点的光景,人不多。我常坐在靠窗的位置,看外面人来人往。小雅就是在这里,跟我讲起她的故事。她吸了一口手里的茉莉奶绿,声音轻轻的,像窗外飘过的云。
“你说,这栖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到底算什么呢?”她没看我,像是在问自己。那时候她刚毕业,在这座城市里举目无亲,住在栖霞山脚下一个老小区里。叁百块,是她当时能给自己的、最奢侈的一笔“娱乐预算”。
她口中的那个他,见面第一次,请她吃的就是巷子口的麻辣烫。两个人,五十块钱吃得满头大汗,他不好意思地挠头,说等下个月发了工资,一定请她去正经餐厅。小雅却说,这是她来南京后,吃得最暖和的一顿饭。他们没有钱去高档场所,大多数的约会,就是绕着栖霞山脚下那条种满梧桐的老路,一遍一遍地走。秋天的时候,落叶踩在脚下沙沙响,他会捡起一片完整的叶子,递给她,说这是不要钱的礼物。
“现在想想,那真是一段被按了慢放键的时光。”小雅笑了笑。他们最“巨额”的一次消费,是花了叁百块钱,在山附近的一个小民宿住了了一晚。房间很小,但有个能看到山景的窗户。那天晚上,他们聊了一整夜,对于未来,对于想要一个自己的家。那叁百块钱,在当时,几乎就是他们能想象到的、对于浪漫的全部了。
后来呢?后来,就像很多故事一样,他们拼命工作,日子真的慢慢好起来了。可以去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餐厅,礼物也变得贵重。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两人反而没时间一起散步了,连安静地说会儿话都成了奢侈。那段紧紧依靠,分享一碗麻辣烫也觉得无比满足的日子,好像被远远地留在了栖霞山的那条老路上。
“我们最后分开了。”小雅的语气很平静,“不是因为谁不好,可能就是…走散了。”她说,现在偶尔开车经过那片地方,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。不是后悔,更像是一种轻轻的怀念。那片地方,承载了她最初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,也定格了她那份朴素的、只值叁百块钱的深情。
我看着她,一时不知该说什么。窗外,夕阳给老街铺上一层暖金色。这时,旁边桌一对看着像学生的小情侣,正头碰头地算着账,讨论着这个月剩下的钱,够不够周末去看一场早场电影。他们的脸上,有着和小雅故事里一模一样的、认真又满足的光。
我忽然有点明白了。这栖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或者说,这周边300元的情感故事,它从来不是对于数字的。它是一个符号,代表着一种清贫时代的真心。那时候,我们一无所有,却又仿佛拥有全世界。时间很多,耐心很足,愿意把大把的光阴“浪费”在彼此身上。那份感情,因为它诞生于微末,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,格外清晰,也格外坚韧。
奶茶见了底,小雅站起身,说要回去了。如今的她,已经能从容地为自己买下任何一杯奶茶,但她说,她永远记得那个秋天,有个人用身上仅有的钱,给她买了一杯热乎乎的、加了双份珍珠的奶茶。那份暖,好像一直都没散。栖霞山还是那座山,老街也依然是那条老街,只是来来往往的人,不断地上演着属于自己的、价格不同但内核相似的悲欢离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