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江堰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学院后街现在还有趣吗
路过都江堰女子学院的时候,突然想起十年前常去的后街。那时候整条巷子亮着暖黄色的灯,奶茶店门口总飘着珍珠的甜香,杂货铺的风铃叮当作响。现在站在巷口望进去,倒是安静了不少。
转角那家卖章鱼小丸子的摊位还在,老板娘认出了我。"好久没见你了!"她手上动作没停,铁板冒着热气,"学生现在都点外卖,逛后街的人少多啦。"我要了份原味的,她多撒了层木鱼花,"不过周末晚上还是挺热闹,新开了几家小酒馆。"
后街变了,也没变
往里走发现确实添了些新面孔。原来租书店的位置变成了猫咖,叁四只橘猫在橱窗里打盹。文具店改成了自助照相馆,倒是很适合现在喜欢打卡的年轻人。那家总是排长队的鸡蛋灌饼摊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家柠檬茶铺子,几个女生正举着手机在渐变色的饮料前拍照。
但熟悉的味道还在。麻辣烫的老板还是习惯性给每碗多加豆芽,复印社的阿姨依然边整理试卷边看电视剧。吉他社的学妹们坐在老槐树下练习,弹的还是周杰伦的歌。这些细节让人恍惚觉得,时间在这里打了个盹。
遇见个戴眼镜的学妹,她说现在后街对她们来说更像秘密基地。"复习累了就来买杯奶茶,坐在长椅上看云。有时候比寝室还让人放松。"她指了指墙上的涂鸦,"毕业的学姐们留了不少纪念呢。"
夜晚的烟火气
天黑后,后街真的活过来了。小酒馆亮起暖光,烧烤摊升起炊烟。刚下课的学生叁叁两两围在关东煮前面,七嘴八舌讨论着社团活动。奶茶店的小哥记得熟客的偏好,见到穿睡衣下楼的女孩子也不觉得奇怪。
坐在以前常坐的石阶上,听见旁边几个毕业生在拍照。"一定要把这个邮筒拍进去!"他们嚷嚷着,"我在这儿寄了四年的明信片。"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,空气里混着炒河粉和青春的味道。
隔壁桌的大四女生正在吃"散伙火锅",说着实习的趣事。老板娘特意给她们多加了份肥牛:"常回来看看啊。"她们举着可乐干杯,约定每年都要回后街聚一次。
现在偶尔会想,都江堰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这个问题,可能本来就不需要标准答案。像翻旧相册时的心情,既怀念从前的热闹,也接受现在的安静。重要的是这条两百米的小街,始终收藏着某一代人最好的年华。
离开时又路过章鱼烧摊位,老板娘正在收摊。"味道没变吧?"她笑着问。我点点头,心想变的可能不是味道,而是品尝这份味道时的心情。后街的灯光渐次熄灭,但总会有新的故事,在下一个黄昏继续上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