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枝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方的小巷道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2:40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攀枝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方的小巷道

每次从攀枝花火车站出来,我都习惯性地朝右边望一望。那儿,在高大气派的站房背后,藏着几条不怎么起眼的小巷子。说它们是小巷子,其实也就是车站后方的小巷道,窄窄的,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连接着光鲜亮丽的主干道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生活角落。

你要是第一次来,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它们。大家的脚步总是匆匆的,直奔广场上的公交车或者出租车。但如果你肯慢下来,往里走几步,嘿,那感觉立刻就不同了。火车站里的广播声、人群的嘈杂声,好像被一堵无形的墙给挡住了,一下子安静了许多。

巷子两边是些老旧的居民楼,墙皮有些地方已经斑驳脱落了,露出里面砖头的颜色。阳台上晾晒着衣服,花盆里种着些绿油油的蔬菜或是叫不上名字的花。这儿的生活气息特别浓,浓得化不开。你能看到老人家坐在小马扎上,摇着蒲扇,慢悠悠地聊着天;也能听到谁家厨房里传来滋啦的炒菜声,紧接着一股饭菜的香味就飘了出来,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叫。

我常想,这座城市的性格,也许不在那些宽阔的马路和崭新的高楼里,反而就在这些攀枝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中。它们见证了南来北往的旅人,也守护着本地人一成不变的日常。巷口那个修鞋的大爷,守着他的小摊子十几年了,你说他是在修鞋,我倒觉得他更像在修补一段段被磨破的时光。过路的游客不会留意他,但他的存在,对于这条巷子来说,却像一枚定海神针。

再往里走,会有几家小店。一家是卖烟酒副食的,玻璃柜台擦得锃亮;另一家是家理发店,红蓝白的旋转灯筒静静地立在门口,里面的师傅正熟练地给客人修剪着头发。这些店铺的门脸都不大,生意也说不上多红火,但它们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开着,成了这片社区离不开的一部分。车站后方的小巷道,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踏实的、触手可及的便利。

有时候,我会看到刚下火车的人,拖着行李箱走进来,熟门熟路地钻进某家小饭馆,点一份回锅肉或者麻婆豆腐,大口大口地吃起来。那模样,不像远归的游子,倒像是回了家。我想,对于他们来说,这条紧邻着攀枝花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可能就是故乡的第一个拥抱,或者,是旅途中最踏实的一顿慰藉。

阳光好的下午,光斑会透过楼房之间的缝隙,洒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。几只猫懒洋洋地趴在墙头打着盹,对过往的行人爱搭不理。时间在这里,流速都仿佛变慢了。你站在这里,一边能感受到火车站那边传来的、代表着远方的悸动,一边又能触摸到这种扎根于泥土的、平静的生活本身。这种奇妙的交织感,恐怕也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体会得到。

如今的城市建设得快,很多老地方说没就没了。不知道这些车站后方的小巷道,还能保留多久。但我总是希望,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,当人们从火车站汹涌的人潮中走出来,还能有这么一个地方,可以让他们缓一缓神,闻一闻人间的烟火气,感受一份不同于旅途的安宁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