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山品茶工作室花式服务,白山茶艺工坊多元体验
推开门,是另一个世界
那天下午,阳光正好,我鬼使神差地走进了这家名为“白山”的品茶工作室。说实话,去之前我心里直打鼓,心想不就是喝个茶嘛,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?可这第一次体验,还真就让我这个老茶客开了眼界。
一进门,没有想象中老派茶庄那种严肃劲儿,反而是一种让人特别放松的氛围。穿着素雅茶人服的小姑娘笑着迎上来,没急着问我喝什么,倒是先聊起了天气和心情。她跟我说,这里的白山品茶工作室花式服务,核心不是茶多贵,而是让你整个人从里到外舒坦下来。这话听着就挺实在。
我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看着茶艺师不紧不慢地准备着。她用的是一套我从来没见过的茶具,有点像咖啡手冲的架势,但又完全是茶道的魂。热水冲下去,茶叶在玻璃壶里翻腾舒展,她一边操作一边轻声讲解,说这是针对不同茶叶特性设计的“唤醒”步骤。我这才知道,原来茶叶也要“醒一醒”,味道才更鲜活。
接着,她端上来叁个不同形状的小杯子,里面是从同一泡茶里分出来的茶汤。“您试试,用不同杯子喝,感觉是不是不一样?”我将信将疑地挨个尝了尝——嘿,还真是奇了!宽口杯里的茶香扑鼻,直来直去;收口杯里的香气却在嘴里打转,绵长又含蓄。这种玩法,我以前可从来没经历过。
这让我想起朋友推荐时提到的白山茶艺工坊多元体验,当时还不太明白什么叫“多元”,现在算是摸着点门道了。它不单单是换茶叶品种那么简单,而是把喝茶这个过程,拆解成了看、闻、尝、感好几个层次,每个层次都有新鲜东西可以琢磨。
正想着呢,茶艺师又端来一小碟搭配的茶点,不是普通的糕点,而是一片烤得微焦的柑橘干和两粒盐渍青梅。她建议我先嚼点柑橘干,清清口再品下一道茶。这一套组合下来,茶的层次感一下子又被放大了不少。我心想,这哪里是在喝茶,分明是在欣赏一场味觉的交响乐嘛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,他们居然还把现代科技用到了传统茶道上。茶艺师拿来一个便携的小仪器,对着茶汤照了照,屏幕上显示出一些我看不懂的数据。她解释说,这是在监测茶汤的浓度和温度,确保每一泡都在最佳状态。传统手艺加上点科技辅助,这想法挺有意思,让人觉得既古老又新潮。
不知不觉,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。离开的时候,我发现工作室角落里还摆着些茶具和茶叶,原来是提供给客人自己动手尝试的。旁边甚至有个小书架,放着不少对于茶文化的书籍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,让人不只是来消费一杯茶,更像是参与了一场对于生活美学的沙龙。
走在回家的路上,嘴里还留着那泡凤凰单丛的蜜兰香。我突然觉得,现代人总说要“慢生活”,可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慢起。像这样的白山品茶工作室花式服务,或许就提供了一个入口——它用新鲜有趣的方式,让我们这些被快节奏催着走的人,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停下来,安安静静地、有滋有味地,和自己待一会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