邳州海选场子,邳州优选活动现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10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邳州海选场子,那股子热闹劲儿扑面而来。音响里放着接地气的流行歌,舞台下方摆着几排塑料凳,已经坐了不少街坊邻居。有人嗑着瓜子,有人抱着孩子,还有人伸长脖子往前看——这场景,像极了小时候村里搭台唱大戏的光景,只不过台上的内容换成了现代味儿。

穿花衬衫的主持人正拿着话筒暖场,说话带着本地方言的腔调,时不时逗得全场大笑。报名参赛的选手在后台入口处排着队,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紧紧攥着歌词纸,嘴里不停念叨着。旁边的大妈拍拍她肩膀:“紧张啥呀,就当是咱社区文艺汇演!”这话一说,周围几个选手都松了口气。

藏在市井里的才艺秀

你说奇怪不,现在电视上各种选秀节目五花八门,可还真比不上这种就在家门口的活动来得亲切。第一个上台的是个外卖小哥,头盔都没来得及摘,唱了首《奔跑》。虽说高音部分有点吃力,但那份认真劲儿赢得了满堂彩。接着上来个退休教师,用二胡拉了段《赛马》,琴弦一响,几个老大爷跟着节奏用脚尖点地,那叫一个陶醉。

最让人意外的是个修鞋匠,他表演的是快板。竹板这么一打,现编的词儿把台下观众今天穿什么衣服、做什么动作都编了进去,逗得大家前仰后合。这些平时在菜市场、在街边可能天天见面的人,忽然在舞台上亮出绝活,那种感觉,就像是发现隔壁老王原来是个隐藏的高手。

邳州优选活动现场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,它不像电视里那些隔着屏幕的明星选秀,倒像是把整个邳州城的烟火气都装进了这个场地。参差不齐的表演水平反而显得真实可爱,毕竟谁也不是专业出身,图的就是个乐呵。

老百姓自己的舞台

中场休息时,我和坐在旁边的大爷聊了起来。他说儿子闺女都在外地工作,以前晚上除了看电视就是遛弯,现在可好了,每周都盼着这个活动。“上回老李头上去唱了段梆子戏,这都过去叁天了,见人还念叨他那掌声呢!”大爷说着,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。

确实,这种活动最珍贵的就是它给普通人提供的机会。不需要多高的门槛,只要你愿意,就能站上那个不算宽敞的舞台。有个卖水果的大姐,唱完下来脸还红扑扑的:“站在上面腿都抖,可唱完了心里特舒坦!”她篮子里还剩些橘子,顺手分给周围人,说是要谢谢大家给她的掌声。

组织者是个微胖的中年人,忙前忙后地调试设备、安排顺序。我问他怎么想起办这个,他擦擦汗说:“咱邳州人可爱文艺了,就是缺个展示的地方。这事儿花钱不多,大家开心,值!”说完又匆匆去给下一个选手别麦克风了。

天色渐暗,场地亮起了临时拉的彩灯。这时上来一对父子,儿子约莫七八岁,弹电子琴,父亲在旁边吹口琴。曲子简单,配合也不算完美,但父子俩相视一笑的瞬间,台下突然安静了许多。可能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光,那种温暖在暮色里慢慢漾开。

活动接近尾声,人群却不见减少。主持人宣布下周同一时间继续,好几个今天没敢上台的人已经在悄悄打听下次怎么报名了。离场时,听见两个阿姨边走边商量:“回家练练那首《甜蜜蜜》,下回咱俩也上去试试?”另一个直摆手:“我可不行的呀!”话是这么说,眼里却闪着跃跃欲试的光。

走出邳州海选场子,晚风吹在脸上格外舒服。这不单单是个选拔人才的地方,更像是个巨大的城市客厅,让平凡日子里的点滴才华都有机会发一下光。那些略显生涩的表演,那些真诚的掌声,那些散场后还意犹未尽的讨论,拼凑出了小城夜晚最生动的画面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