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新98场体验分享,阜新98场经历记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31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着毛毛雨,我站在阜新98场门口犹豫了好一会儿。说实话,之前听朋友提过这个地方,但亲自来还是头一遭。灰色的厂房外墙爬满了藤蔓,要不是门口那块褪色的指示牌,真容易错过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大门。

推开沉重的铁门,眼前豁然开朗。老旧的机器静静地立在车间里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机油味。有个老师傅正在调试设备,看见我便放下手中的扳手:“来参观的?这机器比我年纪都大哩。”他笑着指了指身旁那台布满仪表盘的设备。

时光留下的痕迹

跟着老师傅往里走,越看越觉得有意思。这些机器虽然旧,但保养得特别好,镀铬的把手在灯光下还能反光。墙上贴着的操作规程已经泛黄,字迹却依然清晰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些老设备现在居然还在正常运转,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,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了。

在铸造车间,我遇到个年轻工人。他戴着防护镜,正专注地看着熔炉的温度计。“别看这些设备老,”他抬起头擦了把汗,“精度可不比新设备差。我们这儿生产的零件,都是给重点工程供货的。”说完他又补充道,“就是操作要更细心,得像照顾老人家一样。”

午休时,我在员工休息室和几个老工人聊起来。他们说起98场的故事眼睛都发亮:“这地方啊,经历过辉煌,也挨过困难时期。最艰难那会儿,工资都发不出来,大家还是天天来上班。”老师傅喝了口茶,语气里带着骄傲,“为啥?因为知道国家需要咱们生产的这些东西。”

新旧交织的日常

下午继续逛的时候,我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。虽然大部分设备都是老物件,但不少工位旁边都摆着平板电脑,工人们时不时在上面记录数据。老师傅解释说:“该守的传统要守,该学的技术也得学。我们现在都是用新方法管理老设备,效率反而提高了不少。”

在装配车间,我看到几个年轻人围着老师傅学技术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特别认真,一边听讲一边在笔记本上记着。“我大学学的是机械自动化,”她笑着说,“但在这里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经验。老师傅们用手一摸就知道机器哪里不对劲,这种本事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。”

快下班时,车间里响起一阵铃声。工人们开始仔细地擦拭设备,给关键部位上油,把工具摆放整齐。这套收工流程看起来已经延续了几十年,每个人都做得一丝不苟。老师傅拍拍我的肩:“走,带你去看看我们最宝贝的东西。”

他带我来到车间角落的一个陈列柜前,里面整整齐齐放着这些年来获得的各种奖状和锦旗。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张发黄的照片,是建厂初期工人们在厂房前的合影。“这些啊,”老师傅轻声说,“就是咱们98场的魂。”

离开时雨已经停了,夕阳给老厂房镀上一层金色。回望那片熟悉的建筑群,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方能历经风雨依然屹立。在这里,我看到的不仅是老旧的机器和设备,更是一代代人留下的阜新98场经历记述,这些故事会一直延续下去,就像车间里那些运转不息的机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