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乐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兼职50元叁小时通话
一个电话,一份成长
前几天,我在小区公告栏上,看到一张用工整字迹写的小广告:“博乐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”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个,我心里咯噔一下。现在的中学生,时间都这么值钱了吗?还是说,这背后有什么别的故事?带着这份好奇,我决定联系一下这个孩子。
接电话的是个男孩,声音还带着点变声期的沙哑,但语气挺稳当。他叫小杰,今年初二。我开门见山,问他这“50元3小时电话”到底是怎么个服务法。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,说其实就是陪人聊天,天南海北啥都能聊,主要服务对象是独居的老人家。
“一开始也没想收费,”小杰在电话那头顿了顿,像是在组织语言,“就是去年冬天,看到隔壁楼的李奶奶,总是一个人坐在楼下,好像挺孤单的。我有时放学碰到,就陪她说几句话。后来我发现,她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,从她年轻时候的事,讲到她在外地工作的儿子……”
我听着,心里大概明白了。这哪里是单纯的“兼职”,这分明是一颗善良的心在寻找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。小杰说,免费陪聊久了,有些老人反而觉得老是占用他时间,不好意思再找他。于是,他和爸妈商量后,想出了这个“学生兼职50元叁小时通话”的主意。收点钱,老人们心里踏实了,觉得是等价交换;而这笔钱,小杰都仔细地存了起来,说是以后买学习资料,或者给爷爷奶奶买点小礼物。
“那你们都聊些什么呢?”我饶有兴致地问。
“可多啦!”小杰的语气轻快起来,“王爷爷喜欢讲他当兵的故事,我听着就跟看历史剧似的;张婆婆会问我学校里的事,什么流行歌啊,考试难不难啊,她说听着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。”他说,这叁个小时,对他自己来说也是收获。他从老人们那里听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人生智慧,也学会了怎么耐心倾听。
我不禁在想,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,我们是不是常常忽略了身边人的情感需求?而小杰的这个“博乐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”服务,像一座小小的桥梁,连接的不仅仅是两个人,更是两个时代。他用他的课余时间,换取了金钱之外的、更宝贵的东西——那份被需要的感觉,以及跨越年龄的理解与温暖。
挂掉电话前,小杰告诉我,他最近有个“大客户”,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,每周固定通话一次。他们不光聊天,有时老教师还会顺便帮他辅导一下作文。“你看,我这‘学生兼职50元叁小时通话’,是不是还挺划算的?”他略带自豪地问我。我发自内心地笑了,是啊,太划算了。这份特殊的兼职,温暖了别人,也照亮了他自己的成长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