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大学城约找学生,化大城觅学子同行
化州大学城黄昏总是热闹的,成群的学生从教学楼里涌出来,像潮水般漫过林荫道。我站在二食堂门口的榕树下等人,看着公告栏上花花绿绿的社团招新海报,忽然想起刚入学时学长说过的话:“在化大城想找同伴,你得先学会在人群里辨认志同道合的眼神。”
这话现在品出滋味来了。上周叁下午,我在图书馆叁楼社科区转悠,想找个人组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。正犯愁呢,忽然看见有个女生桌上摊着《用户体验设计》和一堆线框图草稿。我鼓起勇气上前搭话,没想到她也在找技术方向的搭档。现在我们团队已经凑齐五个人,连项目原型都做出来了。
缘分藏在细节里
其实在化州大学城约找学生这事儿,说难也不难。上周我在篮球场边等人,看见个男生独自练习叁分球。他投球的姿势很特别,手臂总要多停留半秒。我忍不住开口:“同学,你这样投球是不是在练腕部控制?”他眼睛一亮,原来他是体育系专攻运动力学的,正缺个懂数据统计的帮手做课题。我们就这么站在场边聊了半小时,约好周末去实验室做数据采集。
食堂也是个好地方。昨天午饭时间,我听见邻桌两个女生在讨论短视频剪辑卡点的问题。等她们起身时,我上前递了张社团名片:“我们影视社每周四晚都有后期 workshop。”今天下午就收到她俩的入社申请。有时候觉得,在化大城觅学子同行就像玩拼图,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不一样的形状,关键是要找到能严丝合缝对接的那块。
化学系的张明跟我分享过他的经历。有回他在实验楼通宵做催化剂测试,凌晨叁点发现隔壁实验室亮着灯。他端着咖啡过去打招呼,发现对方正在攻克类似的课题。现在他们联合发表的论文已经进入厂颁滨审核阶段。他说那天凌晨的咖啡苦得发涩,但遇到知音的甜能回味整整四年。
不过也不是每次都能顺利。上周我在自习室看见有个同学在看《中国古建筑彩绘》,激动地上前讨论,结果人家只是帮朋友临时保管书籍。虽然有点小尴尬,但我们后来成了饭搭子,还相约去听这周末的传统文化讲座。
夜色渐浓的时候,化州大学城的灯火次第亮起。操场上夜跑的身影,教学楼通明的窗户,奶茶店里围桌讨论的小组,都在无声诉说着这座大学城永恒的主题——寻找与相遇。或许明天在图书馆的转角,在食堂的排队队伍里,在社团活动的现场,又会诞生新的故事。这座城市里流动的不仅是青春,还有无数等待被发现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