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,漯河150的爱情在哪个街区
那天下午路过老街口,恰好听见两位阿姨在树荫下闲聊。穿碎花衫的那位拍着腿说:"你说现在这些小年轻,谈个恋爱非得去什么网红餐厅,咱们那会儿多简单啊,一根冰棍就能在河边走叁趟。"
这话让我突然想起总被人问起的那个问题——漯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?说实在的,每次听到这个问题,我都忍不住想笑。爱情这东西要是真能被钉在某个门牌号上,那该省多少事啊。
记忆里的老街道
我家以前就住在交通路那一带,还记得隔壁单元的王哥李姐。当年王哥骑个二八大杠,每天准时在李姐厂门口等着。两人沿着马路牙子慢慢推着车走,有时候在卖烩面的小摊前停一会儿,有时候就在路边的石阶上坐着说说话。那条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熟人,谁见了都会笑着打声招呼。现在想起来,漯河150的爱情在哪个街区这个问题,答案可能就藏在这些寻常街巷里。
去年冬天在黄山小区门口,遇见一对白发老人。老爷子紧紧攥着老伴的手,两人慢慢挪着步子往菜市场走。老太太嫌他走得太慢,嘴上嘟囔着,手却悄悄调整节奏配合他的脚步。我跟在他们身后走了十来分钟,听见他们商量晚上是吃萝卜炖排骨还是冬瓜煨火腿。那种经过岁月打磨的默契,比任何浪漫告白都动人。
其实琢磨一下,漯河150的爱情在哪条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。150块钱在现在能做什么?或许够买两杯奶茶看场电影,或者吃顿简餐。但真要说用150块就能找到爱情,那肯定是玩笑话。不过反过来想,会不会这“150”指的压根不是钱,而是别的什么呢?
我表哥表嫂结婚八年了,两人在受降路开了家文具店。有次去他们店里,正赶上饭点。表嫂从隔壁端来两碗糊辣汤,表哥很自然地把碗里的豆腐皮都挑给她——那是她最爱吃的。表嫂则把香菜都拨到自己碗里,因为表哥最讨厌那个味道。他们边吃边商量下午谁去接孩子,要不要顺便带点鲜奶回来。这些细微处的体贴,怕是比什么贵重的礼物都珍贵。
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:漯河150的爱情在哪个街区?或许它根本不在某条特定的街道上。可能在海河路上并肩散步的影子里,在双汇广场傍晚的散步人群中,在某个小区楼道里飘出的饭菜香里。爱情这东西啊,它不挑地方,只要是两个人真心相对,哪里都能成为最好的地方。
有时候觉得,我们现在太过执着于给感情寻找某种标准答案。就像非要知道确切的街道门牌号,却忘了最重要的其实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感受。无论是150块钱的约会,还是15块钱的晚餐,重要的是坐在对面的那个人,是你们交谈时眼里的笑意,是牵手走过寻常巷陌时掌心的温度。
下次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,我大概会这样回答:别光顾着找那条传说中的街,多留意身边那些平凡的瞬间。可能就在你每天路过的某个拐角,在你常去的那家小店,爱情正在安静地等着你呢。